《镜中人》的影评10篇《镜中人》是一部由阿萨夫·伯恩斯坦执导,英迪娅·埃斯利/詹森·艾萨克/佩内洛普·米契尔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镜中人》影评(一):悲哀的始作俑者——艾兰娘胎里的艾兰就非常的不安分,从那时候她就给自己的家庭种下了祸根,这么多年已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这个家里发生的所有的不幸,包括另一个自己——玛利亚。但艾兰可以说走了一个极端,她从被抛弃的那一刻开始心中就只有仇恨了,她没有教会玛利亚把自己变好的方法,到最后她认为自己所做的正确的事情却害了全家人,包括艾兰自己。《镜中人》影评(二):双胞胎通过镜子角色互换的故事医生和他的太太生了双胞胎女儿,其中一个健康另一个畸形,畸形的出生后就遗弃了。健康的成长到18岁,性格懦弱,经常挨欺侮,直到有一天发现原来镜子里还有一个另外的自己,镜中人知道自己的一切,只是性格刚强,后来就互换了。然后就一路大开杀戒,先是打残了小痞子,接着弄死了闺蜜,又上了闺蜜男友后来一言不合又给整死了,最后整死了自己老爹。有点末路狂花的意思。女主身材不错,颇有漏点,值得一看。《镜中人》影评(三):小小猜想不喜勿喷影片一开始就会让一部分人感觉这肯定是人格分裂,阴冷人格上身复仇的故事。所以后面无脑杀闺蜜男友和自己父亲的剧情让人觉得电影的档次变低。然而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了她的妈妈抱着两个女儿。在这里,我有一个自己的设想,当年那个被扔在雪地里的畸形儿,其实被她妈妈救了下来,被一直偷偷摸摸养大。长大后,阴冷人格的女儿发现自己的姐妹在学校被男生和闺蜜欺负还发现了抛弃自己的父亲还出轨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所以她们母女二人合谋,伙同懦弱性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女儿开展了阴冷人格上身大杀特杀复仇的故事。而且也不会担心警察找上门来。因为杀闺蜜男友和自己父亲的时候,另一个女儿完全可以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露面,这样就有了完美不在场证明……小小猜想,不喜勿喷《镜中人》影评(四):犯罪即救赎觉得还可以,“人性”(心理)是核心。若离开父亲的职业(“整形”医生)和价值观--二者归为一体--的背景预设,也就不太好理解这部电影了,所以前半部分看起来可能会有点点“懵”,但透过玛利亚和艾伦的行为反差,很快也能让人猜到这一家人都“不正常”,但到后面才揭开真正的“祸根”竟是看起来最正常、也是最有权威、地位、能力的父亲。作为一个整形医生,他除了修复“患者”的残缺外,他也用“完美”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家庭,以致无法接受自己生命中的残缺和遗憾,结果是:对于那些修复不了的残缺,即使是连承载“残缺”的生命也可一并舍弃。所以,女儿与父亲互为表里,直至艾伦最终用父亲自己的刀模仿了父亲最初的“犯罪”--也是最彻底的整形,当然这也是对她自己的救赎~~即寻求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意义。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她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一刻的画面所对应的不正是前期玛利亚在镜子背后发现的b超照片吗?所以,看后再回顾一下剧情的话,觉得故事讲成这样还是不错的。《镜中人》影评(五):精神分析教科书其实这是一个精神分析味道很浓的故事。如果想要做拉康或阿尔都塞的导读,与其陷进或晦涩或冗长或晦涩冗长兼有的导读文字里,倒不如来看看这部电影。电影本身算不上十分出彩,更多是以新奇取胜(所以最多只给三星)。但这完全不会妨碍将它的故事与精神分析做对照。即便观众不知道拉康或阿尔都塞所使用的那些名词,也很容易在观看电影之后向那个方向联想——当拉康使用专偶制家庭的能指来作为主体生成的换喻的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候,自然就是有意地通过能指在人们都接受的话语秩序中的漂移来引起听众的联想。电影中的家庭是完美的父权家庭:一个占据绝对权威的父亲,一个懦弱柔顺的母亲,一个被父亲压抑的孩子玛丽亚。父亲的绝对权威或绝对支配权体现在他有权根据自己对女性主体的欲望的一般判断来对玛丽亚的状态下判断,有权按照固定好的女性气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