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德育中的“四自”实践与探索“自主发展”德育就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归依的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自主发展德育的提出,至少在两个方面使德育回归正确轨道:一是它的本体性,使德育回归到学生发展这一本体;二是它的生命性,使德育回归到提升生命、尊重生命、依靠生命的生命机制上来。一、“自主发展”德育的定义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自主发展”德育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协作、对话、评价、反思等活动,最终实现思想道德自主建构,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一)爱国自觉從世界文明史来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多少曲折,多少磨难,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由弱变强,绝地奋起。所以说,高度的爱国自觉,是实现国家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爱国”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教师抑或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立志自强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自主发展德育非常重视“立志自强”,希望学生们都能够自觉努力向上,为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立志容易奋斗难,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奋斗才能实现理想。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整的路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三)行为自律自律,即自我约束。从大的方面说,它是一个群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思想品质的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它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普罗图斯说过:“新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将是永远被称为征服者的征服者。”行为自律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进行自身完善的最佳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备环节,是提高自身道德,净化思想,强化素质,改善观念的有效途径。(四)做人自尊人不论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应该用心去维护自己的自尊。我们提出的“做人自尊”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另一方面是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二、自主发展德育的理论依据(一)理论依据1.国外相关理论。无论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倡的“产婆术”,还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心性”论,都可以找到自主发展德育的影子。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不是从外部形成的,它是靠有机体自身的发展来决定的。因此,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儿童的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国内相关理论。早在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中不难看到,学生内心自省、自查、自悟的重要性。(二)自主参与是受教育者产生德育内化的前提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道德教育论》中认为德育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把学生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归宿。三、自主发展德育的实践(一)自主决策自主决策属于心智层面的自主化行为过程,行使这一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与之对应并受之支配的事实行为。它既包含有心理因素,例如动机、观念等,又包含有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