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精神实质VIP免费

2024年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精神实质_第1页
1/9
2024年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精神实质_第2页
2/9
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精神实质【正文】[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66(2000)06-0015-05通常认为,在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中,特别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中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它的哲学的新的思维方式。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切入点是什么。为什么它要求社会批判。如果追索近代哲学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们便发现: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宗教批判,中世纪的信仰与理性的二元对立变成了理性与现实的二元对立。马克思认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1](p1)只有彻底的社会批判才能使宗教批判彻底化,因为真正被上帝所异化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及其本质。因而,上帝的秘密在于人及其社会--对宗教的批判最彻底的就是诉诸社会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使命。而“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1](p2)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揭露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的宗教批判始,实质是为了“揭露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社会批判。一、宗教的理性批判近代以来的启蒙运动人们一般认为是理性启蒙,联系到当时宗教与哲学的张力关系,我们可以把启蒙运动看作是对宗教的理性批判。在中世纪理性是抽象的理性,主要是被用作论证上帝的存在,因此,“真理还不是现实世界的基础”[2](p326),宗教与现实、教会与世俗、信仰与理性是二元对立的。对基督教而言,只有对上帝信仰的合法性,才能有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合理性,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合理性根据只能在对自身第1页共9页统一的人格神的上帝的信仰之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1](p1),只有揭示出自然、社会或人类精神的独立本质、自我统一,才能使它们具有现实性的品格。上帝在虚无中创造了自然、创造了物质世界:“上帝在它作为一个纯粹的精神本体的理、道中,直观其自身而在表现它自己的呈现事事物物的观念世界,人作为由上帝所创造的有限心灵实体,也在上帝作为最高真理的照耀与制约中,而表现其形形色色的时空经验世界”。[3](p5-p6)这种关于上帝的逻辑意义在近代哲学中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从经验论这条线索上看,培根作为近代经验论的创始人提出“二重真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按来源说分为两类:神学知识从天上降落,是神的启示所激起,属人的道德领域;从地下引起、由自然的光亮所激发的是哲学和科学知识,两者互不干涉。他要为人的理性清理出一个适当的逻辑,以保证理性的恰当使用而实现科学和哲学的任务。[4](p344)洛克首先批判各种形式的天赋观念论,认为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内省而来的,人类的知识有三个层次:直觉的、解证的和感觉的。上帝的存在就是凭借解证而得的知识,故“任何命题只要和我们的明白的直觉的知识相冲突,则我们便不能把它作为神圣的启示。”[5](p691)原始启示则是上帝在人心上所直接印入的印象。所以自洛克开始已经用分析的方式表明对上帝的信仰是人类知识的一种。贝克莱否定心外之物的存在,认为人类知识的对象是各种观念,“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我亦不能在思想中设想任何可感物可以离开我对于它的感觉或感知。”[6](p504)所以“sensiblethingsthereforearenothingelsebutsomanysensiblequalities,orcombinationsofsensiblequalities(感知的事物因而就是那些感知的条件或感知的条件的复合)”。[7]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看不到它们的真实性质。人的感知是被动的、惰性的,而上帝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感知。休谟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最生动活泼的思想还是抵不上最迟钝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不管是物质实体还是像上帝那样的精神实体是否存在,经验都不能告诉我们,我第2页共9页们只能保持缄默,因为我们根本不能证实它们的本质、特征、能力和作用。对于上帝的存在只有靠启示——宗教信仰不是知识经验的对象,只是人们的生活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精神实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