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2————————————————————————————————作者:————————————————————————————————日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这一生活教育理论问世以来,一直以鲜明的观点在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借着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教育与生活的无痕对接再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生活化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阅读,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4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识字教学生活化的乐趣呢?1.、合理地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学生生活在校园之中,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将引导学生自己识字作为研究突破口。①学生互认姓名,增加识字量。为使学生互相认识,增加学生团结,有效地识字。在开学初,教师应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且把学生的姓名制作成卡片,将卡片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同学姓名。同时,教师采用这样的做法,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量。②认识校园里的各种牌子,提高识字量。在开学初,教师可组织本班学生参观校园,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引导学生将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相结合,在校园中学习识字,提高识字量,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③欣赏教室文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课程表、名人名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园地等;开展识字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识字的兴趣。2.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增强学生识字兴趣。①把课堂“搬进”生活。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参观。在超市里,教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认识5商品及商品标签,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回到学校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不仅学生认识了许多字,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班集体更加团结。②把生活“搬进”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蜡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真冷呀!”有的说:“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话,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真发抖!”我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蜡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感。有的说:“它们真勇敢!”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