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综合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A.素质教育B.基础教育C.应试教育D.课程教育2.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A.发展智力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面向全体学生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的教育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6.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个人素质B.提高国民素质C.培养精英D.培养有特长的人7.标志着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成为制定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是()A.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劳动相结合B.素质教育C.生产劳动D.机器大生产10.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目标,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家是()A.亚里斯多德B.马克思C.卢梭D.邓小平11.通常认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A.德育、智育、体育、美育B.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D.德育、智育、体育、政治教育1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13.关于“以人为本”学生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B.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C.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D.以优秀学生的发展为本14.下列关于学生的观点,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是()A.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都有潜力B.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都有个性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需要尊重D.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需服从老师的权威1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16.“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17.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异D.职业认同的差异18.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A.教学态度B.教学方式C.教学手段D.教学组织形式19.李老师上数学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20.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21.()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理念A.以人为本B.发展素质C.提高能力D.实现自我价值22.丽丽的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丽丽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