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一、判断或选择1、先秦时期,我国儒家学派乐征克提出《学记》,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2、《论语》是记录孔子对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的言论。3、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3、洛克《教育漫话》;3、卢梭的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体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4、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性事件,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5、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6、教育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7、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8、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活动,便是主体之间,既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人本位”教育目的取向为主流。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取向。10、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个人完满”11、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12、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的教改理想。13、遗传素质是教育的自然前提。14、心理内化分为: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15、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是孔子,即是现代启发诱导原则。16、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属于现代德育观的情感派。17、现代德育观:认知派,行为派,情感派。18、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包括:灌输和疏导19、陶冶教育方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文艺熏陶20、陶冶教育法具有长效性和渐进性的特点。陶冶教育需长期坚持才能收效。21、学校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预防和矫正22、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23、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中国采用分支型学制24、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性,普及性,免费性2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2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一、单选题20分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C。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A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在A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5.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6.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7.“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B。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8.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D》。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9.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B)。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2.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3.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