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判断题(10分)1.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2.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3.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4.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5.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6.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7.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8.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9.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二、填空题(30分)1.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3.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4.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5.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6.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7.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重合基准),(统一基准),(自为基准),(互为基准)。8.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9.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10.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工件是否连续完成)。三、解释概念(10分)1.工步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2.工艺系统刚度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即K=yFy3.精基准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4.定位误差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2四、(10分)下图中经工序5、10应达到零件图纸所要求的轴向尺寸,试求工序尺寸L1、L2及偏差。解:2525max1L50max1L1.25885.24min1l95.49min1l则005.0150lmin21.252.5L9.192.51.25min2Lmax2258.4L2.208.425max2l则:2.01.0220L五、(10分)工件以外圆dTd0在V型铁上定位,求尺寸L的定位误差。解:hjb245222SinTdSinTdjw则:)71.0(24522)(TdThSinTdhLdw六、(10分)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06。若此工序尺寸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心大于分布中心,其偏值δ=0.03mm,均方根差σ=0.02mm,求:(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2)指出该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解:(1)5.102.003.002.097.1994.19xx查4332.01F则0668.04332.05.05.011FFXX11.522.53F0.34130.43320.47720.49830.5注:1.0025L252.025100.+250150.-L3废品率为0668.01F(2)03.02097.19xxC12.002.066S(3)采用将刀具朝着尺寸变化的方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以消除废品。七、(10分)根据加工精度要求确定限制工件的自由度。1:XYZXYZ2:XYZXY一填空题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3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4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5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6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7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