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唐诗宋词一直是我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便会想到婉约派和豪放派。提起婉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温婉、柔美的语言和清丽脱俗的意境,不仅会冲口而出“才下眉梢,却上心头”的忧伤,亦会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悱恻,还会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痛之情。⋯⋯婉约派词风的内容似乎大多数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以及个人的遭遇,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我们大家都知道,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煜、李清照、温庭钧等。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派的词似乎以凄凉、清新、圆润,结构细致精密为特点,在表现形式上十分含蓄、内敛。大多抒发个人情感,离愁别绪的凄美文风。婉约派的女词人中,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北宋末年,赵明城辞别家人远离家乡到外地出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又恰逢九九重阳佳节。天气骤然转凉“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天从早到晚,天空总是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耐,寂寞不已。外面天气不佳,只好一个人闷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升起的袅袅青烟出神发呆,真可谓百无聊赖!又恰逢重阳佳节,天气骤然转凉,睡到半夜,凉凉的寒意透入帐中落在枕上。与原本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气息相比,此时更觉凄凉、冷清,才会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凉感觉,怎么能不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独自一个人闷坐在闺房,才强打起精神“东篱把酒”然而,并不能让她的愁绪释怀。反而让她的心中掀起更大的情感涟漪。重阳佳节,菊花开得美丽鲜艳,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须再多言语,刻骨的相思之情已经跃然纸上。独立于南宋词坛,令人叫绝。李清照在写《声声慢》时,正值金兵大举入侵,北宋很快灭亡。与李清照志趣相投的丈夫,也不幸病逝在任上。在她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妻俩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生活颠沛流离的苦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笼罩在一片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出生在封建时期的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作为女人,她处在文化思想的最高点,她追求着许多人达不到的境界。她接触到许多人看不到的事情,因而,难免有孤寂、凄凉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心念国事,思恋爱情,追求唯美。李清照骨子里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有些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她的才情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她将愁绪以其特殊的艺术手法,创造出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艺术珍品。她的词作于缠绵之中,总是透着一股阳刚之美。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表现了时代性的一种千古绝唱。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这样评价道“她是独具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决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不仅擅长书画,还精通金石,而尤其精通诗词。她的词独树一帜,流传千古。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尊敬。她学识渊博,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的词卓尔不凡,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清照的词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往往用白描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触,用细腻真挚的情感与微妙的心里活动,浑然天成。奠定了她是中国古代第一女词人的地位。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的浓郁美感。其作品所体现出的爱国思想,具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