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碧水湘街小区工程红线范围内排水管道迁建工程,迁建排水管道总长度为110m,管材为内肋加强管Φ800,排水检查井采用直径1000mm砖砌检查井,共9座,(按实)铸铁材料井盖;主材料如下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内肋加强管Ф800m1102砖砌检查井Ф1000座93铸铁材料井盖Ф700套9二、排水管道施工测量放线→开挖前防护及沟槽开挖→人工清理及垫层浇捣→管道装及检查井、出水口砌筑→闭水试验→回填粗砂护管→土方夯填→检查井砌体抹灰及井盖调整安放、表层恢复硬化,根据施工安排采取平行流水作业,避免沟槽开挖后暴露过久,引起沟槽坍塌,将开挖土方运至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路槽以外10m。管道定位:迁建管道沿碧水湘街小区基坑支护桩HJKLQ区段东侧布置,距离支护桩外边2米。具体见附图1改迁管道与该部位支护桩施工的先后顺序:改迁管道→回填原有排水沟→支护桩施工1、管道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1)熟悉图纸资料,清楚管线布置、工艺设计和施工安装要求。(2)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设计管线走向,以及管线沿途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分布情况。(3)根据管道平面图和已有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地形,作好实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并绘制测量图。2、管道中线定位及高程控制测量。2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在施工图中确定,管线中线定位作法为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标定。(1)管道中线定位管线走向与抗滑桩、支墩中心线平行。这时管线是在现场直接选定或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设计时,根据地物的关系来确定主点的位置,于此按照设计提供的关系数据,进行管线定位。如现场无适当控制点可资利用,可沿管线近处布设控制导线。管线定位时,最常采用极坐标法与角度交会法。其测角精度一般可采用30″,量距精度为1/5000,并应分别计算测设点的点位误差。管线的起止点、转折点在地面测定以后,进行检查测量,实测各转折点的夹角,其与设计值的比差不得超过±1′。同时应丈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实量值与设计值比较,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2000,超过时必须予以合理调整。(2)管线施工时的高程控制测量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沿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选在旧建筑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为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根据III等水准点敷设,其精度不得低于IV等水准。临时水准点间距:自流管道和架空管道200m,其他管线300m。3、防护做法用架管搭设施工范围内防护,再使用安全网绑扎。三、管道施工工艺和安全要求管道安装前,宜将管、管件按施工设计的规定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起吊及运送,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管道安装应采用专用工具起吊,装卸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稳、绑牢、不得相互撞击;管节堆放宜选择使用方便,平整、3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应垫稳,堆放层高应符合有关规定,使用管节时必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管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基不得受扰动;槽底为坚硬地基时,管身下方应铺设砂垫层,其厚度须大于150mm;与槽底地基土质局部遇有松软地基,流沙等,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措施。管道安装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新建管道与已建管道连接时,必须先检查已建管道接口高程及平面位置后,方可开挖。沿直线安装管道时,宜选用管径公差组合最小的管节组对连接,接口的环向间隙应均匀,承插口间的纵向间隙不应小于3mm。内肋加强管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时应使管节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调整管节中心及高程时,必须垫稳,两侧设撑杆,不得发生滚动,管节中心,高程复验合格后,应及时浇筑管座砼。内肋加强管安装时,插口进入承口后,应将管节接口环向间隙调整均匀,再用水泥砂浆填满、捣实、表面抹平,接口必须平直,填料密实,饱满、表面平整、不得有裂缝现象。检查井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