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一,大型国有集团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正紧密联系起来,过去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从纯经济角度解决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制上的障碍已经比较突出,政治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在某些方面比较明显,所以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主要方向.对于大型国有集团化企业,配合目前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形势,对企业进行改制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政策趋势已经明朗.我国为了配合大中型集团化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制定了相当的改制政策.无论是中央与地方,都对改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政策依据.在中央层面上,去年的859号文件就是针对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的纲领性文件,;地方层面上,地方相配套的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政策也为大中型集团企业改制提供了可具体实施改制的依据.再者相当多的部门也针对部门特点提供了具体的改制办法,为今后其他类似企业改制提供了参照标准.另一方面市场化,国际化趋势要求集团化企业尽快改制.按照跨国企业市场化竞争原则,结合国际上跨国企业管理惯例,要在国际上有所作为,需要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在管理机制上按照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改革.这些就需要目前的大多数集团化企业尽快从投资机制,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及与政府的关系方面都有一个不同于计划的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全面改制.再者,企业集团化发展规律必尽经之路.由于我国许多大中型集团化企业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企业即承担了部分社会职能,也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如果长期不把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很难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还集团企业的真正使命,需要集团化企业进行改制.二,集团化企业改制的障碍集团化企业改制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也牵涉到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实施与社会的安定团结.仅从集团化企业内部来讲,目前大型企业改制存在的主要障碍体现在下面一些方面.首先,大型集团化企业冗员多.从目前我国中央级189家大众型集团企业来讲,全体员工整量每家大到上几第1页共3页百万,小到几千人,平均每个集团员工都超过5万人,而按照国际同类企业标准,我国人均效率还十分低下.以中国石化为例,目前员工达到120多万人,而国际前5大石化跨国公司加起来员工也不足100万,平均不到20万人.这就是说,中国石化与同产值的公司合理员工数量可以降到20万以下.其他大中型集团化企业都类似存在冗员过多的现象.其次,大型集团化业务杂.从集团企业经营业务来看,由于过去集团隶属于某个部门或某个地方政府,这样集团一成立,许多衍生的业务就随之产生,另外随着集团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多,子公司甚至孙公司也衍生越来越多的子业务.集团内公司之间相互投资,相互担保.这样一方面不是集团主业的业务牵涉了相当的集团总资产,另一方面集团内公司层次繁杂,孙子,孙孙公司关系错综复杂,很难把资产,人员关系理顺.而改制必然涉及到孙,子公司的清理与资产的重新理顺,资产的重新评估与定价.经营业绩与效果就会被暴露,不规范化操作就可能影响部分领导的利益,所以改制牵一发动全身,造成集团改制实施难以进行.再者,大中型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多.往往我国大型集团企业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进入了集团就受到集团各个方面的保护.养老病死都有集团相关部门负责:小孩教育集团有学校;老人医疗集团有医院;甚至集团还有很多服务日常生活的劳动服务公司,负责对集团内员工日用品的采购与管理.这样的集团自然就把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融和起来.许多集团领导不由自主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责任的调和与化解上面,真正企业主要经营责任反而成为其次.如果集团改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来接受企业剥离的社会责任,但目前在这些责任的协调上,员工,大型集团与地方政府部门上还很不清晰,造成改制推进步伐缓慢.最后,集团化经营效果普遍不够理想,经济效益还比较低.往往集团化企业为了筹集资金与不断扩大规模的需要,把好的资产与好经营团队综合起来形成上市公司,这样不断吸纳外部资本,一方面可以提供集团充足现金流,另一方面可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