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华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摘要。“懋华精神”是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精神,其历史内涵体现为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恪尽职责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研究和提炼“懋华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懋华精神;爱国;为民;担当;现实意义懋华精神是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收归路权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是千万铁路人为振兴国家、振兴铁路,用智慧和勇气铸造起来的思想意识形态。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恪尽职责、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是其基本内涵,也是今天我们认识并重建懋华精神的重要历史前提。一、懋华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懋华精神源于20世纪初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的一段革命史实,是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历史洪流中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19世纪末,清政府筹建正太铁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1933年,在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王懋功、副局长朱华直接领导下,中国从法国人手中正式收归路权。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在正太铁路运营管理方面,懋、华两位局长为国为路为民苦心经营,为“二七”大罢工中失业工友复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优先安排已故员工子女就业,发放退休养老金,建立消费合作社,允许员工集资认股年终分红等。“凡有利于国,有利于路,有利于员工者,辄排万难以求厥成”。懋、华两位局长先后离职后,广大员工自发筹建懋华亭以资纪念。懋华亭是现存最早的正太铁路文物之一,2008年入选XX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多年的岁月沉淀,它一直承载着爱国、为民、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懋华精神。二、懋华精神的内涵1.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第1页共4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立场、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在中华民族辉煌又沧桑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起着凝聚社会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面对强大且众多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奋起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生死存亡、民族深受压迫的历史关键时刻,又一次展现出凝聚人心、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主要使用的是和平手段。依据筹建时中法双方贷款合同的规定,本息全部还清之日,即是路权收回之时。法国作为债权所有者,在中方借款全部还清后,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塞责,拒绝交出铁路经营权。军人出身的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不畏法国是世界强国的政治背景,以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与法方进行了有理有据、坚持不懈的谈判和斗争,最终成功将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正太铁路收回路权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反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信心,成为中国人在极端恶劣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凭借勇气和智慧维护国家利益的成功典范。王懋功、朱华两位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2.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公仆一般指为公众服务的人。公仆意识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最初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卢梭认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服从公意,是公意的执行者。18世纪出现的公仆意识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范畴。中国传统社会的治国理念含有浓厚的民为邦本思想。管子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虽与近现代政治理念中的民主思想相去甚远,但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后世为政依然具有重要影响。正太铁路收归国有后,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在经营管理方面,施政措施始终围绕着勤政、务实、为民进行。第2页共4页他们体恤员工,体察民情,关注并实际解决员工的民生问题,无论接收十年前因“二七”大罢工失业的工友,还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