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一章1.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2.国际收支平衡表:指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求,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并按复试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报表。3.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运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经济,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冲突的情形。4.丁伯根原则: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5.J曲线效应: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6.自主性交易:又叫事前交易,这类交易纯粹由于经济上的某种目的或其他动机而主动进行。7.调节性或补偿性交易又称事后交易,这类交易是在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发生不平衡时,为了弥补缺口而进行的交易。问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及其局限性⑴融资或弥补政策缺点:效果有限,受储备量、融资量限制。⑵需求调节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①财政货币政策缺点:往往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需要良好的市场机制,存在时滞。②汇率政策缺点:限制多,前提条件有:1、符合弹性条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2、国内无通胀或通胀率低于贬值幅度;3、国外无进口限制、无报复措施。4、存在J型曲线效应直接管制③直接管制缺点:1、仅仅变显性为隐性赤字;2、手续繁琐;3、助长走私、黑市交易,导致寻租行为,引起腐败;4、易使本国产品对外缺乏竞争力;5、引起国与国之间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战、报复措施。(3)供给调节政策缺点:具有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2简述“价格----硬币流动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黄金直接充当货币,因而国际收支差额还会导致黄金流动,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进而通过物价影响进出口,使国际收支不平衡得以调节。具体来说,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顺差减少。(只画那个图也行)3简述支出增减型政策的含义,及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利弊含义:其又叫支出变更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从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利弊:适用性广,为各国普遍采用,受限制少,且该政策可以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有助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展开。但其需通过市场机制发生效应,故要以良好的市场机制为前提,并存在时滞效应。利用这一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往往会与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4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政策。主要原因:(一)周期性失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一逆差”或“逆差一顺差”的交替变化。(二)结构性失衡:指一国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是一种长期的根本性国际收支失衡,短期内难以扭转。(三)收入性失衡;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四)货币性失衡:指一国货币供应量水平、成本、利率、汇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五)季节性和偶然性失衡:季节性失衡是指在进出口淡季、旺季所产生的国际收支失衡。出口旺季出现顺差、出口淡季出现逆差。偶然性失衡主要指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主要对策:融资或弥补政策:顺差,融出资金或增加储备;逆差,融入资金或减少储备。需求调节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财政货币政策:顺差,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逆差,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顺差,本币升值政策;逆差,本币贬值政策。直接管制:往往针对逆差,对进出口实行奖出限入,对资本项目鼓励流入限制流出。供给调节政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衡。5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外汇缓冲政策和支出增减型政策的利弊。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