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莫旗尼尔基第四小学潘秀玲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竟争的时代,不再需要单枪匹马的时代,需要的更多的是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使每个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进而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合作学习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合作学习就是每一个个体要学会真诚的接纳他人。班级里没有永远的差生,也没有永远的优等生,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只有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时,真诚的接纳别人,就需要更多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合作学习,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数学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去设计营造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为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从学生熟知的一双手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只手有几个指头?然后把自己的一只手画下来,和同桌的放在一起,在和小组成员放在一起,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只手有几个指头?3只、、、、、、这样组织小组讨论,纷纷发言,看看有什么方法很快说出答案呢?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很高,兴致高涨,你一言我一语,投入了合作当中探究规律,编制口诀。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人。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合作技能。动手操作是探究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实践操作,不但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包装盒,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把学生分成组进行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发现特征。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思考,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保证,可是学生开始不会合作,那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使得学生的发展在师生合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会倾听。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敬,也是学会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训练就成了培养合作能力的基本技能。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做到:听,不插嘴:听,要思考;听,要评价。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猜数,这个数可能是几?教师提示语言使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来进行的。游戏式的设计学生兴致很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很重要,只有认真听取了别人的想法和算法,你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2、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