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作者简介】J.K.罗琳(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1997年6月,罗琳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随后,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2003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她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以天才的想象力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她也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作品导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本。小说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了完成已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哈利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围追堵截,隐形遁迹、历经艰险,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伟大胜利的故事。【写法鉴赏】1.以哈利·波特为中心人物,全书全程透过哈利自己的视角来表述,给读者以阅读时的亲切感。2.书中的主要角色刻画深刻,次要角色也活灵活现。书中也有很多有关道德方面的内容,随着正义和邪恶的对抗不断激烈和明显化,一些人物面临着重要的选择,人性的阴影也被展现出来。3.魔法故事情节丰富、内容紧凑,同时巧妙地继承了欧洲经典文学。这些继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母题的运用和文化寓意的传承。母题也许是文学研究领域最复杂的一个概念,所谓母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边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爱、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这些母题在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中有着丰富的体现。4.作者在设置童话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从而使得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典型代表为斯内普。5.小说的本身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小说中对于现实性的描写具体体现为场景的现实化。哈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英雄的象征,但是罗琳女士并没有把哈利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如同神一样的英雄。通过不同的场景,作者以哈利自己的口吻和想法表现出他的一些弱点:哈利并不喜欢学习,甚至有时在学习时会偷懒,毕竟哈利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哈利对秋·张有好感,赫敏对罗恩的喜欢,这也是孩子们在青春期会经历的过程。【人物形象】哈利·波特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独生子,出生于1980年7月31日,是唯一一位逃过敌人伏地魔的阿瓦达索命咒的人,被称为“大难不死的男孩”。尽管童年生活多舛,尽管遭遇实在堪伤,但是哈利·波特却时时崭露出属于自己的高贵自信、强大的勇气、大无畏的王者本色,以及天生的领导者气质。哈利观察力强,善于表达,但是内心又难免感到焦虑和无助,是自信与自卑交错的活生生的哈利·波特。性格特点:勇敢、坚毅,有爱心,有责任感,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大无畏的王者本色,以及天生领导者气质。赫敏·格兰杰她以一个喜好钻研学术及无所不知的聪明女孩的形象出现,有时显得独断专行,她的知识在他们许多的冒险旅程中证明有用。赫敏到霍格沃茨不久就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她不仅知道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记得读过的每本书的内容,并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告诉别人。因此她的求学生涯开始不久就获得了“格兰芬多万事通”的绰号,她因每堂课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乐此不疲而扬名全校。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有爱心和正义感,讲义气。罗恩·韦斯莱他是哈利在霍格沃茨最要好的朋友。韦斯莱家族是古老的纯血统家族,他们都拥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罗恩的爸爸是魔法部禁止滥用麻瓜用品司的员工,薪金不高,孩子又多,所以罗恩家境不富裕,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二手的,他很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