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扩大大城市的规模B.限制发展中小城市C.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市D.城市职能向综合方向发展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A.甲——小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中学、大学B.甲——小学、中学乙——小学丙——小学、中学、大学C.甲——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大学丙——小学D.甲——小学、中学、大学乙——小学、中学丙——小学3.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服务范围最大B.甲比乙提供的职能种类更多C.丙的城市数量少D.乙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关于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衡量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6.城市化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下渗量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万人/km2)(下图)。7.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8.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重大工程建设B.人口分布不均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图中功能区①②③分别是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12.关于图中四个企业布局合理性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纺织厂布局合理污染少且方便工人上下班B.钢铁厂布局合理处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C.化工厂布局不合理远河流和铁路,交通不便D.自来水厂布局合理离住宅区较近,供水方便13.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读“平原地区某城市的等地价线分布概况(等地价线数值从内到外依次递减)”,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A.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B.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道路C.图中等地价线弯曲方向与交通便捷程度有关D.从a到d依次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15.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选择厂址,最佳位置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6.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C.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D.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18.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等级的城市有3个,Ⅱ等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