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材类型标准课程课程名称溺水的自救与互救课时1课时课程类型意外伤害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对象高三教具多媒体、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溺水安全相关知识,感悟生命的可贵。2、培养学生养成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习惯,掌握溺水救护方法。3、通过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重点:溺水安全自救与预防措施。难点:自救与互救及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欢迎大家来到安全教育大课堂。视频导入,新闻警示:一起看龙口市三个孩子溺水事件,看视频思考问题。看完这个视频,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针对这起事件,你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及对本课安全教育所学知识点的期待。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自己的想法。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本课-溺水的自救与互救。二、授课目标及重难点(多媒体展示)三、主体部分(一)认识溺水教师引领学生认识溺水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其特性。(二)溺水的原因在炎热的夏季,大家都想到河里或池塘里游泳。然而,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幻灯片放映】一起看山东省有关溺水事件的数据统计。并且据相关媒体报道,每年暑假,医院急诊科都会遇到大量因遭遇溺水意外事故求救的病例,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因现场急救措施不得力而错失抢救时机,令人痛心。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总结。【幻灯片展示】1、可能是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引起的;2、也可能是街道下水道无井盖,下大雨时看不清,致使人落入下水道,建筑工地水沟积水、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3、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因此多学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给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多一份保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专家对溺水致死原因和溺水症状的描述。(三)致死原因教师分析:据医学专家解释,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四)如何自救与互救(师)溺水导致死亡的进展迅速,全程不超过5分钟。因而发生溺水后,争分夺秒地做好现场抢救对挽回溺水者的生命极为重要。同学们说说溺水事故发生后该我们如何自救呢?学生作讨论后,师鼓励其列举各自想法。教师小结:同学们所谈的想法都相当不错,我觉得刚才大家的想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多媒体】(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1、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2、若没有救护器材,会游泳者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多媒体】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避免因缺氧引起细胞坏死。因此施救越快越好,同时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3)教师示范救助过程并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模型演习救助及心脏按压)(4)布置分组要求及联系要点【角色扮演】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全班学生分成二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轮流扮演救护者。教师巡回指导,指出问题,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并指出优点和不足。(五)预防措施教师总结同学们操作情况,进行小结。为了不让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