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易冠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所在班级0704班指导教师曹晓刚学生学号2007106030471专业方向学前教育开题时间2009.09.24导师职称讲师论文题目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概念界定父母教养: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从字面看,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恰当地反映了家长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目前,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的用词并不严格,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养育方式”,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甚至使用同一种研究工具的研究者之间也出现分歧。有研究者认为抚养方式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关注点不同,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儿童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长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儿童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①文献综述: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与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思考,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父母教养影响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国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一、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的类别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被分类的,因为人的个性是很复杂的,个性决定行为,不同个性的父母会有不同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就不一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致来说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民主权威型。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比较理性,对孩子的管教不任意干涉也不放任自流,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二是绝对权威型。这类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孩子与父母没讨价还价的权利,孩子只要有少许抵触父母就会受到惩罚;三是娇惯溺爱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对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四是忽视冷漠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由,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唯一的贡献就是提供食品和衣物。(二)、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思维、语言等发育还没有完全,自我能力尚不足,虽然孩子与父母有一定的亲子互动,但一些社会认知主要还是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这个时期的父母是占主导地位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观性很强。(2)稳定性。人的个性是相当稳定的,不同个性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习惯。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渗透到教养方式中也一样。(3)综合性。卢梭说:“对幼儿来说,真正的保姆是母亲,真正的教师是父亲。”所以这个时期父母教养方式是全方位的。孩子幼小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正确的教养方式能够为幼儿将后的身心发展能够走向一个顺利的健康的轨道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应当重视自己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一、父母教养的影响因素(一)、父母教养的影响因素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角度:第一是从父母的特征来研究教养方式;第二是从儿童的特征来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第三是从父母和儿童两方面综合研究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第四是从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1、从父母的特征来研究教养方式目前,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从父母一方着手,如从母外部因素的研究:父母的性格、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等。陶沙人研究表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其教养方式有显著的影响。还有从父母的内部因素研究的,如父母的血型、父母的教育意识、观念等。2、从儿童的特征来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近年来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开始从儿童特征入手。对于儿①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童特征的研究有从外在因素入手的,如儿童的性别、年龄等。陶沙等人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