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巨菌草循环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总论⋯⋯⋯⋯⋯⋯⋯⋯⋯⋯⋯⋯⋯⋯⋯⋯⋯31.1项目摘要⋯⋯⋯⋯⋯⋯⋯⋯⋯⋯⋯⋯⋯⋯⋯⋯3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7第2章项目背景⋯⋯⋯⋯⋯⋯⋯⋯⋯⋯⋯⋯⋯⋯⋯72.1国内外相关产业及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122.4产业关联度分析⋯⋯⋯⋯⋯⋯⋯⋯⋯⋯⋯⋯⋯142.5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5第3章项目地点选择和资源条件分析⋯⋯⋯⋯⋯⋯153.1项目地点选择⋯⋯⋯⋯⋯⋯⋯⋯⋯⋯⋯⋯⋯⋯153.2项目资源条件分析⋯⋯⋯⋯⋯⋯⋯⋯⋯⋯⋯⋯16第4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174.1项目建设技术方案⋯⋯⋯⋯⋯⋯⋯⋯⋯⋯⋯⋯174.2项目依托技术水平、技术参数和农艺流程⋯⋯⋯⋯18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205.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第6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16.1投资估算⋯⋯⋯⋯⋯⋯⋯⋯⋯⋯⋯⋯⋯⋯⋯⋯216.2资金筹措⋯⋯⋯⋯⋯⋯⋯⋯⋯⋯⋯⋯⋯⋯⋯⋯226.3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22第7章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培训⋯⋯⋯⋯⋯⋯⋯⋯⋯227.1组织管理⋯⋯⋯⋯⋯⋯⋯⋯⋯⋯⋯⋯⋯⋯⋯⋯227.2人员培训⋯⋯⋯⋯⋯⋯⋯⋯⋯⋯⋯⋯⋯⋯⋯⋯23第8章项目效益分析⋯⋯⋯⋯⋯⋯⋯⋯⋯⋯⋯⋯⋯238.1经济效益⋯⋯⋯⋯⋯⋯⋯⋯⋯⋯⋯⋯⋯⋯⋯⋯238.2社会效益⋯⋯⋯⋯⋯⋯⋯⋯⋯⋯⋯⋯⋯⋯⋯⋯238.3生态效益⋯⋯⋯⋯⋯⋯⋯⋯⋯⋯⋯⋯⋯⋯⋯⋯24第9章结论与建议⋯⋯⋯⋯⋯⋯⋯⋯⋯⋯⋯⋯⋯249.1结论⋯⋯⋯⋯⋯⋯⋯⋯⋯⋯⋯⋯⋯⋯⋯⋯⋯249.2建议⋯⋯⋯⋯⋯⋯⋯⋯⋯⋯⋯⋯⋯⋯⋯⋯⋯25第1章总论1.1项目摘要1.1.1项目名称干旱荒漠化区生态菌业菌草业循环型经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xx1.1.3项目承担单位xx1.1.4项目负责人(项目法人代表)xx1.1.5项目主持人xx1.1.6项目技术依托单位xx1.1.7项目实施地概述:宁夏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是国定贫困县,是陕、甘、宁、蒙交界处的革命老区,处于黄土高原向毛乌素干旱风沙区过渡地带,盐池县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多风,日照强度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6—7倍),生态功能脆弱,秋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效益差,风险大,市场经济不发达,工商企业少,就业困难。而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经济、人口、生态的发展良性循环的速度较慢。1.1.8项目建设目标本着主导产业规模化,相关产业多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发展生态化的立项原则,通过多项国内外领先的高新技术集成配套实施,用5年时间在干旱、荒漠、盐碱、风沙严重的国定贫困县—盐池县,把生态菌业、菌草业培育成西部盐碱地治理,荒漠化改造具有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的环型生态经济产业化示范基地,使项目覆盖区内的农民当年脱贫,五年致富奔小康(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完成植物、动物(种、养)农业二元结构向植物、动物、菌物三元结构的循环经济转化,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1.1.9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宁夏盐池县具体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现状,跳出传统农业观念,逆向思维,趋利避害,务求转劣为优,变废为宝。运用现代农业高科技抓住优势纵深挖潜,如抓住盐池县地势高,污染少,光照充足的特点,大量推广“阳光农业”,种植光能转化率比阔叶林和现有作物高6倍以上的菌草并广泛使用能提高光合速率又耐旱抗寒的生物技术,使农作物生物量大大提高。以菌草技术为核心,运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农民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技术,把适用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产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较大幅度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数量,实现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和农民的全面增收。构建适应资源特点的环型高效经济模型,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