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VIP免费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_第1页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_第2页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_第3页
1第三节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一、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产生能量的一部分可以转变成为化学能供机体利用。在机体细胞内的各种高能化合物中,ATP的作用非同小可。因为其水解自由能的水平在所有磷酸化合物中处于中间位置(见5-3),所以它既可以容易地从自由能水平较高的化合物获得能量,也可以较容易地向自由能水平较低的化合物传递能量。表5-3各种磷酸化合物的水解自由能磷酸化合物水解自由能,ΔG(kJ/mo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61.69氨基甲酰磷酸-50.50乙酰基磷酸-43.12磷酸肌酸(CP)-43.12焦磷酸(PPi)-33.49ATP(→ADP+Pi)-30.56葡萄糖-1-磷酸(G-1-P)-20.93葡萄糖-6-磷酸(G-6-P)-13.82α-磷酸甘油-9.21ATP还可以通过各种核苷酸激酶(nucleotidekinase)的催化,将其能量转移给其他的核苷酸,生成各种核苷三磷酸,用于机体内的特定的代谢反应。ATPAMPADPADPATPGMPADPGDPATPGDPADPGTPATPCDPADPCTPATP的水解放能过程还能够同许多耗能反应相偶联,推动这些非自发的反应的进行。ATP乙酰辅酶A羧化酶ADP+PiCOSCoAH3C乙酰辅酶ACO2+HOOCCH2CSCoAO丙二酸单酰辅酶A2二、ATP的生成有两种方式即底物磷酸化(substratephosphorylation)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尤其是后者,它是需氧生物获得ATP的主要方式。(一)底物磷酸化当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经过脱氢、脱羧、分子重排和烯醇化反应,产生高能磷酸基团或高能键,随后直接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或水解产生的高能键,将释放的能量用于ADP与无机磷酸反应,生成ATP。以这样方式生成ATP称为底物磷酸化。如:CHOCHCH2OH3-磷酸甘油醛ONAD+NADH+H+Pi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OOCHCH2OHO~1,3-二磷酸甘油酸ADPATP磷酸甘油酸激酶COOHCHCH2OHO3-磷酸甘油酸PPPP底物磷酸化生成ATP不需要经过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也不需要消耗氧气,也不利用线粒体ATP酶的系统。因此,生成ATP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生成量不多。在机体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底物磷酸化无疑是一种生成ATP的快捷和便利的方式。例如糖酵解途径中生成的2分子ATP就是以底物磷酸化的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磷酸化机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多数情况下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氧化磷酸化便是产生ATP的主要方式。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的依次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H2O,这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的磷酸化反应(ADP+Pi)生成ATP,这样,底物的氧化作用与ADP的磷酸化作用通过能量相偶联。ATP的这种生成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或称氧化磷酸化偶联。(1)P/O比值与偶联次数P/O比值是指当底物进行氧化时,每消耗1个氧原子所消耗的用于ADP磷酸化的无机磷酸中的磷原子数。因此,P/O比值是确定氧化磷酸化次数的重要指标。例如,以NADH为首的呼吸链,传递一对氢给1个氧原子生成1分子H2O时,可供2.5mol无机磷酸参与ADP的磷酸化反应,生成2.5molATP,因此P/O比值为2.5/1,即为2.5。而以琥珀酸脱氢酶为首的呼吸链的P/O比值为1.5,也就是说,生成1.5molATP。(2)偶联部位生物氧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营养物质的氧化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当底物脱下的氢沿着呼吸链传递时,自由能由高到低逐渐降低,释放的总自由能为-220.23kJ/mol,足可以供ADP与无机磷酸作用生成ATP反应所需要的能量(ΔG═+30.5kJ/mol)。3NADHCoQΔG=-50.24kJ/mol1CytbCytcΔG=-41.87kJ/mol32Cyta,aOΔG=-100.48kJ/mol上述偶联部位分别位于传递体复合物Ⅰ、Ⅲ和Ⅳ。根据研究,复合物Ⅱ上没有偶联。这个结论同两个呼吸链P/O比值大致吻合。因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呼吸链的偶联部位,如图所示。(三)偶联机制目前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hypothesis)是普遍为人们所公认的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学说是由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Mitchell于1961年提出的。其要点如下:①呼吸链中的氢和电子的传递体以复合物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依赖于线粒体内膜的完整性。②底物脱下的氢在通过呼吸链传递的时候,氢和电子传递体发挥了类似质子“泵”的作用,将H+从线粒体的基质中通过内膜转运到膜间隙中,造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库当当响+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