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电动机》教学设计武安市第五中学郭秀敏一、教学分析现代社会,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电动机的外在印象较深,对内在结构和原理了解甚少。在前面掌握了部分电磁知识的基础上由日常生活中见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展示通电导体由“动——扭动——连续转动”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从中感悟电动机的原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2、知道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推理、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难点:探究线圈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四、教学准备电源、开关、导线、漆包线、磁体、回型针、小木板、图钉、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六、教学设计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提出问题,演示启发深入探究,感悟真理总结提升,拓展应用七、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达标”策略㈠创设情境激趣引思1、用语言、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动自行车、电动剃须刀、电扇等使用电动机工作的电器。2、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动机通电后就能转动?让学生初步领略电气化对现代文明社会的促进作用,并激发学生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奥妙。2/4(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探究实验一: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1、学生回忆奥斯特实验,进行逆向思维,猜想问题的结论。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设计实验方案。3、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并完全按照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认为实验是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的,实验现象与猜想一致,结论和规律是自己总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达标”策略(三)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探究实验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如何运动?1、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小小电动机”的制作。学生讨论交流:线圈为什么不会连续转动?线圈如何才能实现连续转动?2、学生结合图片和电动机模型进一步了解电动机结构并理解换向器的作用。3、学生感受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线圈由“扭动”到“连续转动”学生在对实验的不断改进中感悟电动机的原理。并获得探究新事物的方法。3/4(四)生活中的电动机、了解不同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理解电动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了解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电动机,拓宽学生视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学物止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达标”策略(五)总结提升拓展应用1、学生谈收获和体会。(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或其它方面的)2、巩固应用。由练习题将所学知识巩固加深。通过对本节课的回顾和交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既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板书设计第节电动机一、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转子和定子三、电动机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4/4作业1、课下自制电动机,并研究其转动的速度与方向有谁决定。2、调查生活中的电动机构造。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