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响应基本资料0作者:日期:背景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它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求需求响应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响应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包括云服务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有巨量用电单位集体参与的用电与供电之间双向互动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用电高峰期区域电力最高负荷的削减。需求响应本质上是一种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负荷的使用情况、历史数据或即时数据以及企业用电模式等进行精细分析,在企业内部寻找在用电高峰期被浪费掉的、可以调控的、可以节省的的负荷,把这些负荷分门别类与调控模式联系起来、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使用。需求响应的作用取决于电力用户参与的规模。与传统的有序用电管理相比,需求响应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的行动,客户参与的驱动力是公开、透明的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激励办法。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减了电力尖峰,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节省了投资、节省了能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可能的回报。国际上,美国加州及纽约通过十几年需求需求响应的实施,在不增加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满足的电力增长的要求,尤其是当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需求响应对电网稳定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新建发电厂、输配电设施相比,需求响应实施的成本一般只有它们的三分之。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选定北京、唐山、佛山、苏州市成为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尝试完成了需求响应试点任务。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一120元人民币。需求响应实施构架及实施过程分析系统概述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是服务于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能服务商、电力用户共同完成的需求响应活动,提供政府、电网、电能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对需求响应互操作性的共同理解。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特点扩展性:原有系统及新设备的功能扩展时,应能合格运行原有设备及应用程序,尽可能避免设施及服务追加成本的大量投入。可升级性:需求响应系统应在其进行周期性局部系统升级过程中,具有无困难系统功能加强及保持原有运行状态的能力。灵活性:需求响应系统应按照一贯的政策进行持续设计和运行,但允许参与者自主选择需求响应项目的类型和顺序,且任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与原计划发生部分偏离时不被惩罚。可维护性: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可在其生命周期内实现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自维护,同时支持原有系统的合并和移除。安全性:需求响应系统应支持抵制未审核/未经授权入侵、访问、物理和网络资产使用的功能。需求响应监管部门主要进行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规则的制定者、费率结构的审批者和实施过程的监督者。电力公司主要提供需求响应服务,同时也负责需求响应系统与电力营销、电力调度和电能服务等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负责发布动态电价、分解发布负荷需求及发布DR事件通知。监视系统运行、考核需求响应结果。对大量用户聚合后进行需求响应服务,需求响应聚合系统连接DR终端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对需求响应系统发布的削减负荷进行再分配。用户侧设施通常由用户直接管理、也可以委托DR服务供应商管理,用户侧管理的主要资源有:(1)能源系统:包括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工业能源管理系统(FEMS)、储能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等。(2)用电设备:电梯、电机、工业设备、空调、照明灯具、家用电器等。(3)智能设备: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4)网关设备:家庭通信网关、工厂能源网关等。(5)局域网:家庭、楼宇、工厂、社区等本地局域网。(6)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电力需求响应方式划分需求响应划分为基于价格的DR和基于激励的DR两类。基于价格的DR是指用户根据收到的价格信号,包括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和尖峰电价等,相应地调整电力需求。基于激励的DR是指DR实施机构根据电力系统供需状况制定相应政策,用户在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