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交叉中隔墙法(CRD法)CRD又称交叉中隔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图3.1隧道交叉中隔壁法施工3.4.1适用范围交叉中隔墙法(CRD)可适用于W〜W级围岩浅埋的双线隧道或多线隧道及特殊大断面隧道施工。(1)优点①各部封闭成环的时间短,结构受力均匀,形变小,且由于支护刚度大,施工时隧道整体下沉微弱,地层沉降量不大,而且容易控制。②由于施工时化大跨为小跨,步步封闭,因此,每步开挖扰动土层的范围相对小得多,封闭时间短,结构很快就处于整体较好的受力状态。同时,临时仰拱和中隔墙也起到了增大结构刚度的作用,有效抑制了结构的变形。③该法适用于较差地层,如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IV〜V级围岩和浅埋、偏压及洞口段。(2)缺点①由于地层软弱,断面较小,只能采取小型机械或人工开挖及运输作业,且分块太多,工序繁多、复杂,进度较慢。②临时支撑的施作和拆除困难、成本较高。③有必要采用爆破时,必须控制药量,避免损坏中隔墙。3.4.2施工工艺流程图342隧道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3.4.3施工工艺3.4.3.1开挖(1)采用CRD法施工时,一般采用人工开挖或者机械开挖,尽量控制对围岩的扰动。(2)开挖之前应根据施工图纸施做超前支护。(3)按设计要求控制开挖进尺,一般控制在1榀钢架距离。(4)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3.4.3.2初期支护3.4.3.2.1初期支护工艺流程图3.4.3-01初期支护工艺流程图3.4.3.2.2初期支护施工工艺(1)喷射混凝土①喷射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严格控制拌合物的水灰比,并经常检查速凝剂注入环的工作状况。喷射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8〜13cm,过大混凝土会流淌,过小容易出现堵管现象。喷射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回弹率。②喷射混凝土拌合物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min。③必须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施作。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预埋厚度控制标志,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厚度。④喷射前应仔细检查喷射面,如有松动土块应及时处理。喷射机应布置在安全地带,并尽量靠近喷射部位,便于掌机人员与喷射手联系,随时调整工作风压。⑤喷射完成后应检查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情况,可用锤敲击检查。同时测量其平整度和断面。并将此断面与开挖断面对比,确认喷射砼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当有空鼓、脱壳时,应及时凿除,冲洗干净进行重喷,或采用压浆法充填。⑥在喷射侧壁下部时,需将上半断面和喷射时的回弹物清理干净防止将回弹物卷入下部喷层中形成“蜂窝”而降低支护强度。⑦经常检查喷射机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管路堵塞时,必须先关闭主机,然后才能进行处理。⑧喷射完成后应先关主机,再依次关闭计量泵、震动棒和风阀,然后用清水将机内、输送管路内残留物清除干净。⑨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洞口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场合应有防冻保暖措施;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C;在结冰的层面上不得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2)锚杆施工①锚杆钻孔利用开挖台阶搭设简易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或初喷砼表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②孔位应按设计布置,偏差小于10cm,孔深误差士10cm;钻孔直径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③钻孔本身成直线,方向沿隧道周边径向,并尽量与岩面垂直,不得平行于岩层面打设锚杆。④孔内注浆前必须进行清孔,顺锚杆孔用高压风清除孔内积水、岩粉、碎屑等杂物,以免孔道堵塞造成锚杆插不到位。⑤砂浆应随备随用,在砂浆初凝之前应使用完。注浆用的砂必须用1.5mm的方孔筛过筛。⑥注浆压力控制在0.4MPa以内。注浆时将注浆管插入孔底,随着浆液的注入逐渐拔出注浆管,直到孔口有浆液流出为止。⑦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并加设垫板。⑧锚杆插入后不得随意敲击,三天内不准悬挂重物。(3)钢架加工及安装隧道各部开挖完成出喷砼后,分单元及时安装钢架,利用系统锚杆及双侧锁脚锚管固定,纵向采用钢筋连接,钢架之间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