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站地下区间盾构区间质量缺陷处理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8)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图设计防水施工图第三册《盾构区间防水设计图》;(9)**轨道交通*号线施工图设计盾构区间通用设计第一册《管片结构及配筋》。2、工程概况本标段为**—**站地下区间,该段区间采用盾构法分左、右线施工。盾构施工从眠山车站始发掘进至马街车站(到达)。盾构区间线路右线起止里程为YCK6+943.950~YCK8+605.950,长1650.121m(含11.879m短链),左线起止里程为ZCK6+943.950~ZCK8+605.950,长1668.055m(含6.055m长链)。盾构区间内含有2座联络通道。联络通道采用(Φ600@450×450mm)双管旋喷桩+地面注浆加固,加固范围:联络通道顶部3m至底板以下1m,长度为两隧道中心线间的距离;盾构区间个别地段地面需进行(Φ600@800×800mm)单管旋喷桩加固;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地面均需进行(Φ900@650×650mm)三管旋喷桩加固。本标段最小半径R=350m,线间距13~60m。左线坡度为-10‰~-4‰‰,右线坡度为-10‰~-4‰~2‰,最大坡度为10‰‰,隧道埋深8~12.4m。====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区间采用通用衬砌环类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隧道内径5500mm,外径6200mm。钢筋混凝土管片幅宽1200mm,厚度350mm。联络通道处采用钢管片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组合的复合型管片。3、盾构区间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建成的隧道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的一致性;另外,隧道的综合防水能力,隧道施工过程对地层的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也是反映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3.1管片受损及处理方法3.1.1管片吊装、运输过程中受损(1)现象在管片吊装、垂直运输或水平运输过程中,将管片边角撞坏。(2)原因分析①行车吊运管片时,管片由于晃动而碰撞行车支腿或其他物件,造成边角损坏;②管片翻身时碰擦边角,引起损坏;③管片堆放时垫木没有放置妥当;④用钢丝绳起吊管片时钢丝绳将管片的棱边勒坏;⑤运输管片的平板车颠簸跳动,造成管片损坏;⑥管片叠放在隧道内时未垫枕木,造成边角损坏;⑦在管片吊放时,放下动作过大,使管片损坏。(3)预防措施①行车操作要平稳,防止过大的晃动;②管片使用翻身架翻身,或用专用吊具翻身,保证管片翻身过程中的平稳;③地面堆放管片时上下两块管片之间要垫上垫木;④设计吊运管片的专用吊具,使钢丝绳在起吊管片的过程中不碰到管片====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的边角;⑤采用运输管片的专用平板车,加设避振设施;叠放的管片之间垫好垫木;⑥工作面储存管片的地方放置枕木将管片垫高,使存放的管片与隧道不产生碰撞。(4)治理措施已碰撞损坏的管片及时进行修补,损坏较重的管片运回地面进行整修,更换新的管片。3.1.2管片拼装完成存在受损(1)现象拼装完成的管片有缺角掉边和裂缝,使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且产生渗漏。(2)原因分析①管片在脱模、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致使管片的边角缺损;②拼装时管片在盾尾中的偏心量太大,管片与盾尾发生磕碰现象,以及盾构推进时盾壳卡坏管片;③定位凹凸榫的管片,在拼装时位置不准,凹凸榫没有对齐,在千斤顶靠拢时会由于凸榫对凹榫的径向分力而顶坏管片;④管片拼装时相互位置错动,管片与管片间没有形成面接触,盾构推时在接触点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使管片的角碎裂;⑤前一环管片的环面不平,使后一环管片单边接触,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形同跷跷板,管片受到额外的弯矩而断裂。在封顶块与邻接块的接缝处的环面不平,也是导致邻接块两角容易碎裂的原因;⑥拼装好的邻接块开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