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研究性学习设计作者姓名隋庆波任职单位本溪市第二十二中学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单元标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研究性学习名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小组成员八年四班43人4人/组所需时间3课时【学习目标】(或概述)1、复习转基因技术。2、复习超级鼠、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菌等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生过程。3、明确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情境】播放超级鼠、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菌等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生过程的视频。【任务与预期成果】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知道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过程】(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2、分析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3、预设方案:首先,明确转基因技术(明确转基因技术的概念)。然后,回顾课本中的转基因生物(超级鼠、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菌)的产生过程。最后,研究探索。去图书馆、在网络上查找有关资料及数据或向有关专家请教。4、得出初步结论:转基因食品安全。5、小组讨论研究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评价设计】1、知道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步骤。2、知道并理解转基因技术及进行转基因的过程。3、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资源列表】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2/2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