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讨文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医改方案的实质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日常工作,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社会的接受、居民的理解与配合,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迈上新水平。(一)明晰职能、建章立制,用科学发展观扭转社区医生工作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扭转那种不论居民需要与否都必须无条件为其服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切实际要求所造成的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让社区医生腾出有限的精力更好地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服务,找回社区医生的自信和自尊。新医改方案已明确,从2009年起,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爱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如果农民健康体检工程,在同样经费的情况下,体检对象为参加-2-农民医疗保险的所有人群,势必导致体检项目减少,每天体检人数剧增,从而影响体检质量,形成居民不满意→负面影响大→居民不愿意体检的恶性循环。要是把体检对象定为像新医改方案所说的65岁以上老年人或自愿需要人群,不但可以把有限的经费增加体检项目,每天体检数量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体检质量,形成体检质量好→居民满意→居民影响好→居民喜欢参加体检的良性循环。要改变工作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被动局面,需要各界政府部门广泛调研,了解哪些居民最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明晰工作职能,摈弃大包大揽思想,坚决改变那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循序渐进,倡导社区卫生服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常态管理机制,形成实施、管理、考核等多方面可操作的规范和制度,用制度作保证,用制度抓落实,建立起“工作与利益脱钩、服务与质量挂钩”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优先,让社区医生劳有所值,激发社区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彻底扭转社区医生工作流于形式被动局面。(二)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推进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科学发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社区医生身上,然而,目前情况下,我们的许多-3-社区医生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医疗服务者,他们不但要做好平时的基本医疗,而且还有许多应付考核的表面文章需要做,导致下社区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因而,要做好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不但要根据需求配备足相关人员,同时要简化工作台帐内容,保证社区医生有足够的时间入户,开展“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让社区医生深入到居民家中开展“零”距离接触服务。全面开展社区基础资料收集、居民养老保健、慢性病人监测与管理、健康知识宣教普及等一系列全科、全程、全天候的医疗保健服务。可统一制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保健册,对慢性病人实行卡册管理,社区医生在入户随访后及时在保健册记录随访情况,保健册让病人保管,既方便居民更好了解自己的病情,又可以监督医生上门随访情况。同时,要求社区医生下乡服务时统一着专门印有社区卫生服务标志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服装,背起装有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常规药品和健康教育资料等的“责任医生工作包”走村串户服务,树立良好的社区责任医生形象,增强居民对社区责任医生的信任感,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科学发展,确保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效率。(三)重点突出、规范职责,提高全科医生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提高全科医生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就是要解决社区医生怎-4-么干的问题。首先要求社区医生嘴勤、手脚勤,要善于交流,做到收集资料要多问,居民有问题要多解释,健康知识要多宣传,平时要经常深入社区、家庭,与居民拉家常,及时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在实际生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解决健康问题。同时,社区医生要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