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十年散文:散文的发生与自觉鲁迅曾指出:"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观点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阶段散文创作状况及地位的理解。应从文体与时代关联的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五四"散文发达的原因。首先叙述《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然后评介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第三介绍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第四评述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第五评述"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这一部分所论涉的各家各体散文很多,若掌握概貌,可依流派或作家群为考察的单元,但重点应放在代表性散文家的评介上。散文的评论应偏重风格把握,因此要重视自己的阅读体验。※"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现代散文没有像其它文学体裁那样有过大力的提倡或激烈的论争,它几乎是在默默无闻中张大、成熟的,但当人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它已硕果累累。鲁迅在30年代《小品文的危机》曾经这样回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如此盛况。"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一)"五四"散文兴起的原因:1、中国乃散文大国,有悠久深厚的散文传统,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文等。散文不同于小说、诗歌,近代以来有巨大的变化,同传统文化结合紧密,没有断裂感,因而五四时期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是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存在的。2、受到外国散文形式的影响。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五四"散文"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3、时代的需求。"五四"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各种思潮、现象纷杂,而小说创作需艺术构思且不成熟,散文被称为"文学轻骑兵"形式多样,自由灵活。(二)"五四"散文成熟标志:1、散文作家众多。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冰心、瞿秋白等。2、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内,重要的是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3、散文体式众多,风格各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实散文、日记体散文、针砭时弊的杂文、美文,或嬉笑怒骂,或华丽,或冲淡,或杂糅古风,或欧美气度。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时间: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专登短小的时评或杂感,与长篇论文配合作战。接着,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周评论》,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也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其他一些进步报刊则没立了诸如"杂感"、"评坛"、"乱谈"等类似的栏目。于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这一类短文的写作,便形成了相当的声势。艺术形式及内容:这些"随感录"式的文章,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化痼疾、社会时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奇谈怪论作了及时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作品。代表作家:《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鲁迅的杂文写作开始于这一时期,他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写作最勤、成就最大的杂文作家,对中国现代杂文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陈独秀是"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文作者之-。他最早写作"随感录"用的是浅显的文言,后来才改用白话。他的杂文大都写得居高临下、要言不烦,往往几句话就能点出症结,指破迷津。他还有一些警句或格言式的杂文,如《研究室与监狱》这样写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