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一朵杏花主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运用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5、初步感受不用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并懂得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那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2、齐读课题,比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有何不一样?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感悟杏花之美。1、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竺可桢简介: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桢,他和鲁迅是老乡。1928年,在南京主持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毛泽东幽默地对他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你管天我管地,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竺可桢写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连续38年37天,其间一天未断,共计8O0多万字。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2、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交流,相机学习生字。你找到的是这4句吗?(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修改栏红。(2)⋯⋯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4)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出示第一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①我想你一定留意了红颜色的字,这两个生字可要读准了。谁来读!A株,翘舌音,在这里是量词。读词:一株杏树,我们还可以说一株()。而“守株待兔”中的“株”是指——(树根)。B泛,前鼻音,读读句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泛”字用得非常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二句:⋯⋯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zhànzhài)开了花瓣儿。①“绽开”的“绽”应选择哪个读音?“绽开”就是(展开)的意思。出示第三句: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琅琅上口。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②这句话把春风写得既形象又生动,一起来夸夸春风。③老师觉得这个“皱”字用得神奇。把这个字一起读两遍。说到“皱”,你想到的是——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用上“皱”不仅写出了春风轻拂过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④你能像老师一样说说其他红颜色字用得巧妙的地方吗?出示第四句: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①阳光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是美的,一起读一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捧)什么样的东西你会捧,怎样捧的?(珍贵、小心翼翼)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是令人高兴的,振奋的,再读。三、学习分段,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可以根据什么来分段?(两次一年前,一年后)最后一段能不能划分到“第二次观察杏花”中?为什么?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4、再读课文,加深感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学习生字,巩固新词。1、下面老师继续考考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