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及处置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H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o川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W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三、药物外渗分类: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五、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3、对于高渗液渗漏:我们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7ML进行皮下注射、打封闭〜每天一次,共3-5天。但是要记住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小儿用皮试针头封闭一般进针角度15〜30度,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酒精的,硫酸镁和95酒精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4、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以下处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①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可用5mg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20ml局部封闭,或用10mg山莨菪碱加生理盐水1ml配成0.5%的稀释液湿敷。②去甲肾上腺素:同多巴胺的处理方法,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③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七叶皂甙: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④氯化钾:可用1%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50%的硫酸镁湿敷。⑤20%甘露醇外渗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48小时使肿胀消退。⑥PICC静脉炎的:金黄散加蜂蜜,新鲜土豆片、白萝卜片外敷,效果不错。5、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处理1)即刻停止给药,但不能拔除针头或套管。2)尽可能抽出3-5ml的血或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液。3)紧接着可用25/26针头接1ml针筒抽吸外渗严重鼓包内的药液残余。4)在未拔除针头或套管前,决策缓慢灌注特异拮抗剂是否恰当。5)拔除针头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