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⑴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⑤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⑴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⑵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四、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1、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教师的职业素养:⑴、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素养);⑵、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