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垡村全优村村域特色及发展总结————XX县区礼贤镇东黄垡村东黄垡村位于黄村镇南约18公里处,东距贺北3公里,西隔京开公路与榆垡镇西黄垡相望。全村总面积为125.5公顷(合1882.5亩),现有居民223户,542人口。2011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7万元,正式党员26人。我村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庄拥有古老的历史,解放前有“五步三庙一眼井,中间夹着罗锅桥”的说法,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宫廷乐、同乐会等民间文艺活动。改革开放后,随着村经济不断发展,我村逐步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同步前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富裕了的我村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一、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稳步向前创建工作伊始,东黄垡村两委首先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先后成立了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创建生态示范村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就具体工作做了分工,做到有专人负责,并对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式监督,随时开会对工作进行总结讨论,补充已完成工作的不足,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好下步部署。一、抓规划,创建工作有规可循。农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我村近几年从开发观光农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入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1、一是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村内各项规章制度。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在完成街道、花墙、排水边沟改造的前提下,加强了对环整工作的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村两委利用镇环整办下拨的专项资金,配备了3名专职环卫工作人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村内环境的整洁。同时责成专人将村主街道两侧的树木进行了修剪,花墙两侧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同时建立健全村内各第1页共4页项规章制度,提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村内邻里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经过几年的创建工作,我村展现了清洁卫生、整洁宜人的新风貌,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41.22%以上,实现环境立村,力争打造外界项目投资新环境。同时我村空气质量优良,整体环境和谐,村容村貌整洁,村庄长期保持卫生、整洁、路畅,无乱堆乱放,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已达到“五化”标准;村民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状况满意,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我村环整方面仅在2011年一年中就荣获了“生态示范村”、“文明村”、“环境优美示范村”三项美誉。2、二是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及投入,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近几年来,东黄垡村的经济呈稳定增长势头,我村村域面积中建设用地202.5亩,耕地面积为1100亩,林地面积为580亩,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村农、工、商、发展均衡,产业结构优化合理,村民以一、三产业为主,区域经济迅速发展。3、三是我村积极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通过“股东大会、理(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提高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实现了我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的成功转换,使我村村民得到了切实的好处。4、四是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发展扶持农业观光旅游,目前,我村集采摘、观光农业为一体,进化都市农业,进行经济合作社整体规划蔬菜采摘、瓜果采摘、蛋禽采摘、花卉采摘四大园区,主要包括蔬菜类:西红柿、黄瓜、芹菜等大棚200多个,一年四季可采摘;瓜果类:分大棚和陆地两个种植区,每年适时都可采摘韩国梨(300亩),樱桃(100亩)西瓜、香瓜等(200亩);蛋禽类:柴鸡(蛋)、鹅(蛋)等;花卉类:苗圃各种花卉占地200余亩。二、抓载体,创建工作初见成效。自2002年我村全面规划第2页共4页发展以来,先后投资26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达到“五化”(即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硬化)标准,完成街道硬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