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一案到底”,灵动法治课堂巧用“一案到底”灵动法治课堂【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一案到底”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利用“一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可以使基于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路更加清晰灵动,更有利于达成课程追求目标。【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必然要强化学科的价值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障,新课程的改革带来了道德与法治课堂许多可喜的变化,给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使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致力于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被道德与法治课堂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而搜索大量案例,在一堂课上全部抛出,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做使得学生将大量的精力花在不断阅读各种案例上,课堂最重视的情感目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初衷。“一案到底”教学法不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案例引起学生运用课本中的诸多知识加以解决,使得教学内容整合凸显逻辑美、简约体现设计美、创新彰显独特美。一、“一案到底”整合凸显逻辑美道德与法治的每一课的教材,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几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既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又相互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案例或者故事,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容易被割裂,变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和全面理解。教师在精心研读教材、有效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利用“一案到底”的设计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科学合理、严密有效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安排到各个环节之中。一节好课的结构,既要搭配合理,又要排列有序,给人一种逻辑美。例如在上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这框内容时,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将教材中的“法治政府”“厉行法治”两个知识点的内容重新整合编排,利用“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这一案例贯穿课堂,把教材重新编排为“全员守法齐天下”“政府依法民心聚”两个板块,并力求设计有梯度、有深度、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养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科素养。在“全员守法齐天下”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观看“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该案件主要涉及哪些人物,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言行,从而使学生理解法治社会中,各主体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真正厉行法治。在“政府依法民心聚”这一环节中,继续挖掘“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这个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视频中的交警要那么认真负责地调查事实真相,从而引出政府的工作宗旨、政府依法行政等知识内容,让法治政府的形象通过这样具体的方式跃然在学生们眼前。最后设计“感悟入心我来抒”的环节,请学生结合“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案例谈谈感想和启示,在分析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情感上树立学法、知法、懂法的意识。实践证明,诸如《凝聚法治共识》这样相对抽象、枯燥的章节上,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并将这个案例带入到整个教学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灵动、变杂乱为有序。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深层思考和价值观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协作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二、“一案到底”简约体现设计美追求简约是人类的天性,现代人崇尚简约、力避繁琐。课堂教学作为向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平台,理应体现、发扬这一理念。但是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者认为,“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因此我们追求的简约课堂是“简约而又丰富”课堂、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一案到底”教学模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