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总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xxx社区党总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向导,以加强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转型,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即:老龄化、动态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党员年龄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地区党员中,超过85%是60岁以上老龄党员,年轻党员不足15%。老龄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体弱多病,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大部分在单位有工作,很难做到请假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队伍稳定情况日益呈现动态化趋势。社区流动党员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和流入型两种。流出型即本地社区党员为了自身某些需要到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范文top100帮子女带小孩、买多套房长期在外居住等,形成人与关系分离现象。流入型即外地党员因务工等原因流入本社区,但大多不到社区报到,形成党员管理空缺。三是党员队伍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按党员性质分类种类变多。从原来的企业退休党员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和刚毕业党员等。四是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社区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学历、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相差较大,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第1页共4页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针对我社区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分三步走,尝试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新型管理网络。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地域相邻、兴趣相近、知识互补、生活互助、学习互帮为原则,着力打造“楼院型”和“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形成“社区—片区—楼道”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在“楼院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三举措”,即:抓覆盖、抓队伍、抓创新。一是抓覆盖,纵向在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横向拓展组织体系,将辖区友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区域化党建,开展共驻共建。二是抓队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水平,采取轮岗锻炼、结对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自荐、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骨干队伍中。三是抓创新,在“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提升“组团式”服务水平,推行“1+1+1+x”组团式服务模式,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即:“1位社工、1位在职党员、1位退休党员、多名居民骨干”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为居民提供24小时多元化服务。在“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两化法”,即“精细化”党员分类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精细化”党员分类方面,一是以党员特点进行分类,一类以体弱、患病党员为主,重点进行送关爱活动。二类以离退休党员为主,重点开展服务社区和居民活动。三类以具备特长的党员为主,重点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社区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不少于2次。在“个性化”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对年老、患病、体弱的党员实施“贴心式”关怀,定期走访送温暖。二是对党员积极分子实施“设岗式”管第2页共4页理,根据党员特点设置相关岗位,带头宣传政策,带头调解纠纷,带头群防群治。三是对有特长的党员进行“项目式”管理,相同特长的党员可组成工作室、特色团队,以项目的形式向社区党总支申请支持。(二)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针对社区党员日常管理中“学习组织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范文写作社区可推行党员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