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六城联创”工作总结“六城联创”就是温州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联动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六城联创”活动。全国文明城市(XX县区),是反映城市(XX县区)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由中央文明办具体负责评选,由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实行自愿申报、常态管理、动态评估的机制,每三年复评、评选一次,截至目前已经评选两届。从去年开始,全国文明城市又进入新一轮创建周期,明年将评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此后,XX市区绿地增长的空间接近饱和,绿化建设重点转入对现有绿地的升级改造和精细化养护,公园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公共绿地进行彩化、香化、亮化调整,XX县区的开敞绿化空间在物质形象和文化品质不断提升。国家森林城市,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达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2009年,我市共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277329亩,其中人工造林82039亩。完成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50万亩。同时,我市大力抓好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碳汇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均已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春季绿化造林任务。此外,我市率先落子林业碳汇,走出一条绿化新路。2008年11月,我市5家企业捐资520万元,加上市政府拨出1000万财政资金,成立国内首个地市级碳基金专项——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开展实施5个、面积1万6千亩的碳汇造林项目和2万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试点。今年我市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洞头、平阳、苍南、鹿城等地森林城市(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卫生城市,2002年,我市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04年,我市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省级考第1页共3页核,并由省爱卫会正式向全国爱卫会推荐申报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初,全国爱卫会出台了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已申报的城市必须对照新标准重新报请省爱卫会审核,全部达到新标准要求后,再次推荐给国家爱卫会。由于当时我市有几项申报条件未达到新标准要求,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未能通过省爱卫会审核。2010年,我市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0个必备条件中已有7个条件基本达标: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3%(国家标准均为≥90%);2、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占96.5%(国家标准为≥70%);3、XX县区灭鼠、灭蟑螂、灭蝇等三项已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灭鼠、灭蟑螂、灭蝇先进XX县区”称号,蚊密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国家标准为鼠、蚊、蝇、蟑螂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标准的三倍);4、已出台《XX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国家标准为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5、建成区未发现烟草广告(国家标准为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6、2008-2010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家标准为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7、2009-2010年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国家标准为近两年内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考核验收鉴定而评选出的卫生优秀城市,需达到10个基本条件及66个小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1991年成为XX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后,至今还缺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张文化金名片。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验收评估标准(试行)》,我市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差距。比如文保单位的保存现状不甚理想,完好率不高,有一大批文物亟待维修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规第2页共3页划科学性不强,整修装饰风格把握不准,立面层次单一,传统格局风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能鲜明反映温州本土特色,城市空间布局与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关系极不协调。古迹遗址保护不力。市区谷宅、朱自清旧居、杨宅、会典标名牌坊等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