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课手足情深第2课时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教案]平等团结第六课手足情深第二课时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执教时间:2020年11月1日教师:***班级:九(3)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交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3、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促进民族团结。教学重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教具准备:图片人民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展示一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是哪个地方吗?这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这组图片是我们三塘镇下寨村的图片,这个地方属于我们三塘镇比较边远的村之一,这里主要居住着苗族、彝族等民族的同胞。他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来到这么边远的地方安家落户,那是因为在我们国家旧社会时代,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现象,这些少数民族为了躲避压迫,于是就到了边远的地方安家落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就不存在这种现象了,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了解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新课讲授一、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阅读课文P65首段,思考: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平等与尊重(一)、为什么各民族要平等,需要尊重?请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总结:1、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服饰和艺术,也有着不同的信仰。所有这些“不同”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人民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举例:苗族待客要把鸡头给客人的风俗,亲人去世杀牛风俗,喝拦门酒等。2、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都对祖国和人类历史作出过贡献。(二)平等对待各民族。1、我国法律确认、维护民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2、想一想: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说明了什么?点拨:说明了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也说明了各民族相互平等是落到了实处。3、你了解哪些为了民族平等和尊重而出台的规定或做法吗?人民币上印有蒙古、藏族、维吾尔族和壮族的文字。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了假日(如水族端节放假)。只要是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大学都加分,只是各地加分不一样;在考研的时候,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享受英语降分的照顾。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州、县的行政领导都是由少数民族公民担任。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至少要选举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过渡: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有什么重要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培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亲如一家的情感,更有利于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三、团结与互助(一)各民族团结的意义请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然后老师总结。(二)为维护民族团结,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家采取的措施。1、请学生结合教材实际说说自己知道的。2、老师补充讲实施全国支持西藏战略决策、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西部大开发、有计划地派遣干部援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一些省市每年都招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员,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批人才。(三)维护民族团结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