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宣传部各职能科室的悉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基调,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我镇的产业转移、形象提升、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教育培训先行,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及党课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写、带头开展调研活动,镇内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专门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群众路线教育、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进行专题学习教育,学习次数超过了规定的十二次,真正做到了党委中心组、机关干部学习的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强化理论宣讲,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集中学习、以会代训、分管负责人轮流主讲、开办专题栏目等多种方式途径,把理论普及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相结合,加强学习与交流,对村居、企业负责人及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开设理论课堂50多课,参训人员共达2500多人次。强化理论研究,围绕我镇跻身县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市中心镇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联系村参与大讨论,紧扣主题、联系实际,谈心得、讲感受并撰写体会文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文化理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职业水平以及为民服务的质量,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他们为美丽海安、大美水乡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二、宣传引导并重,传播主流思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我镇首先注重打好宣传牌,以良好的形象促进正能量的传播。一方面,我们积极挖掘、大力发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设第1页共4页专栏专题、制作广播节目四档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时播报,全镇各醒目路口制作了大型户外广告牌10块,利用五个公交站台贴起了宣传海报建起了宣传栏,镇政府、文化活动场所及企事业单位利用电子屏幕打起了宣传流动字幕,10个村各主要路段都悬挂了横幅标语、各村宣传栏内也辟出不低于三个平方的专门版本、用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普及,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我们在计生办、文化站、白甸、瓦甸等多个行政村选取了大小不一的可利用空白墙壁,融入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忠、孝、礼、义等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建起了图文并茂的道德礼仪墙,传播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美德。从家庭美德的孝爱,到社会公德的博爱;从个人品德的仁义修为到职业道德的诚信敬业,用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讲清楚大道理,把三个倡导教育全过程、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融入大众生活,引导推动各村居、各行业、各单位的学习践行。其次,注重示范引路,着力选树打造身边典型。在弘扬传统中传承文化基因,搭建互动平台,开展互动交流,是拉近先进典型与群众距离、提升典型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当主角,讲百姓话,说百姓事,谈百姓梦,是我们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镇开展的我推荐、我评选身边好人活动,结合省市县身边好人评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选树出了33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妻子的水乡汉子吴龙根(江苏好人)、退休教师沈悦卿的大儿子不幸过世后,连续13年以过世儿子沈进的名义设立奖学金实现捐资助学的梦想、收养残疾弃婴并精心照料39年的普通百姓李寿全(海安好人),93岁高龄离休教师邢佩琪(海安好人)捐出多年节省的6万元用于捐资助学等等一批身边的典型,这些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人,他们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但他们的故事真实鲜活,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好这些先进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他们身上蕴藏中华传统美德,用他们关爱、孝敬、至善、敬业的先进事迹、鲜活的事例教育感染广大社区居民,认同身边好人,使得小道理入耳入心,身边事可学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