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一起走过2020年注定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我们一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起迎来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走进教育的新时代。在中国教育疾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落差,可以看到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精微的教育精神之间的磨合,可以看到国家意志、人民意愿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积极互动。回望2020中国教育,有这样几个主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一是如何让所有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维护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教育均衡的持续推进上。2020年1月8日,云南昭通留守儿童“冰花男孩”走红网络,受到社会关注。地方政府迅速回应,全力保障好学生温暖安全过冬,并完成学生宿舍改造,解决学生住宿问题。事实上,“冰花男孩”及其所在学校的际遇并不是一个因网络曝光而受到关注的孤例,而是国家推动区域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在“冰花男孩”走红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社会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教育考试招生环节上。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是重要内容。《通知》明确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通知还明确提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高考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新高考改革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11月24日,浙江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英语高考成绩公布后因为加权赋分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质疑。浙江省迅速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的调查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核实,认定这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可以理解今年以来因何新高考改革步伐放缓,部分省份暂不启动新高考改革,毕竟行稳才能致远。二是如何让“减负”之路不再困难重重?减负正在走向系统化,正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20年1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试图通过一套组合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包括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限定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清理规范教育领域的竞赛活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等。一些地方鼓励小学早晨延迟上学,一些地方倡议“晚十点,不作业”。想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学生睡眠,还真的不容易。不过减负的效果仍待观察,2020年11月,一篇名为《疯狂的海淀黄庄》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更是透露出學生家长心头浓重的焦虑。一方面人们依旧抱怨学生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又无奈地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主动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因为减负而限定学生在校时间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三点半难题”等新的问题。对于减负,我们也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引起许多网友关注。文章希望国内减负教育能够吸取日本宽松教育的教训,呼吁“希望孩子们能在公立学校接受足够质量的教育,从课外补习竞赛中解脱出来。”如何正确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科学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如何有效化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矛盾?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同时,减负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恐怕也难以在短时间完全解决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从更多的维度对其进行审视。三是如何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0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