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1需求分析21.1技术需求21.2设计思路21.3设计依据3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42.1网络拓扑42.2系统组成42.3系统功能描述52.4系统设计方案62.5设备配置表172.6空间卫星资源181需求分析根据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建设1套卫星机动通信系统以满足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包括1套通信固定站和1套卫星通信便携站及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固定站和卫星通信便携站之间的通信采用现有卫星通信ku资源实现。卫星通信便携站将通过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采集到的话音、数据及视频传送到卫星通信便携站,再经卫星通信便携站通过卫星传输到固定站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根据通信系统实际情况,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模如下:(1)指挥中心建固定卫星通信地球站;(2)建设1套机动通信机动平台。本建议书对用户需求分析要点如下:1.1技术需求根据通信系统需求,工程系统配置包括固定和机动两大系统:1、位于指挥中心的固定站通信系统:包括•天线系统:Ku频段天线系统一套;•主站室外单元设备: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系统一套,SSPA系统(内置BUC)—套,安装在天线基座架上;•室内单元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系统一套;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一套;语音网关一套;网管、监控设备一套;2、应急通信机动平台:包括•卫星通信便携站一套;自动卫星便携天伺馈系统、一体化卫星信道设备、BUC•单兵图传设备一套;1.2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建立在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和今后的扩展要求之上,采用以下设计思路:•系统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尽量减少技术风险,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原则。设备故障部件或单元的替换、检查和修理应该很容易进行。硬件和软件预留扩容能力,可方便的实现系统扩容。•设备布局充分考虑电磁干扰、散热及便于维护。•天线分系统技术指标满足IESS-207所规定的E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安装设备满足IESS-308/310中有关的性能要求。•地球站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在用设备。设计寿命应大于15年。在设计寿命内,地球站系统总的可用度应优于99.9%,满足每天24小时有人/无人值守下连续运行的要求。1.3设计依据(1)遵循IESS-207E-3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和IESS-308和IESS-310最新版本中规定的中速、高速数据速率的电视业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设备技术参数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YD5050-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5017-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2.1网络拓扑指挥中单兵图卫星便携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图3-1系统网络拓扑图2.2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由固定站和通信机动平台两部分组成,见图3-2。音视频切换矩图3-2通信系统配置图本系统固定站由一套天线、ODU、LNB、卫星调制解调器、网络交换机、视频编码器、视频解码器、语音网关、视频监视器组成。卫星通信机动平台由0.9米Ku波段自动便携式天伺馈系统、BUC、卫星一体化信道、音视频切换矩阵、地面图像传输系统、视频监视器组成。2.3系统功能描述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的Ku频段转发器传输图像、话音业务。远端视频采集的图像通过地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或现场摄像系统将音视频信号送至卫星通信一体化信道设备,音、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器、调制器调制成频段RF信号送至BUC再经变频为KU频段信号放大后通过便携天线发射到卫星。指挥中心天线接收到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经LNB系统放大后变换为L波段的中频信号送到调制解调器,解调后的信号送至终端,将视频信号在本地进行显示,指导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L视频图语音网视频编/■OVOIP.电VOIP电本地便携摄影卫星一体化信2.4系统设计方案2.4.1固定站分系统设计方案2.4.1.1天线分系统固定站天线及控制分系统由天线部分、二端口馈源网络、机械传动部分组成。天线负责对高功放分系统ODU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精确对星,将信号送往卫星。天线对星采用自动方式以满足主站对不同经度卫星的传输要求。该天线主反射面是赋形抛物面,由十二块硬铝合金面板组成,每块面板均采用高精度拉伸成型蒙皮与高刚度骨架铆接而成,这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