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平稳发展的工作意见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粮食生产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不退缩,坚定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放松,以粮食生产和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为重点,以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认真落实好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项目,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到位、考核奖励,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二)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60.3万亩,粮食总产24万吨,比年分别增加0.7万亩和1.7万吨,增幅1.2%和7.3%其中:水稻49万亩、总产量21.7万吨;马铃薯3.8万亩、总产量7600吨(五折一)1力争夏粮获得丰收。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广“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提高夏粮单产水平。2力争早稻恢复增产。充分抓住早稻最低收购价和良种补贴标准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信息引导,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争单产达到390公斤。3力争秋粮保持稳定。稳定播种面积。力争产量稳中有增。加快增产关键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超级稻品种和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秧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4力争马铃薯发展有新突破。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马铃薯,利用岗地、荒山、荒坡等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以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外地老板和培植本地大户,带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广脱毒马铃薯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促进订单生产、第1页共5页农超对接和农企对接,解决马铃薯销售问题。二、主要措施(一)落实播种面积。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提高种粮规模化水平。对不愿种粮农户的责任田,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或种粮专业合作组织承包或租赁连片种植水稻。劳务输出较多的地方,通过代耕、代种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种足种满,杜绝耕地撂荒。尤其要引导农民扩大马铃薯、玉米、大豆、红薯等杂粮生产,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二)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通过项目带动、节水设备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使用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加强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地膜覆盖、深松深耕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整村整乡(镇)推进,创新服务模式和推广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使用配方肥。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创新技术模式,搞好技术配套,培肥地力。(三)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按照“政技结合、技术组装配套、资源整合、高产示范、辐射带动、服务生产”要求,把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的中心工作来抓,扩大优质稻和超级稻种植面积,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层层开展高产示范,提高单产水平。镇、新店镇、官塘驿镇、柳山湖镇办好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他乡镇(办)也要因地第2页共5页制宜开展高产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带动,力争全市水稻单产比去年提高6公斤以上。(四)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技术,做好重要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