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谈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摘要: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和弘扬优良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教育的思想和理论精华,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和人文精神,与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现实意义;不利因素;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243-02收稿日期:2020-01-19作者简介:王蕾(1981-),女,江苏徐州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是中国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不但能感受到来自经济方面的巨大冲击,而且中西文化及其思想意识的相互碰撞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青年学生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思想日趋开放。这对我们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要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有益成果的精神文明。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方面积极意义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德育教育的理论资源,对德育教育有着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多方面启示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蕴涵着深厚的道德教育资源,不论是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传统文化都为今天的德育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资源,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上,传统文化强调德育至上,以育人为中心。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造就了各种道德人格,所谓圣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人、贤人、善人、君子等等从各种角度不同程度地描述了这些理想人格。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都是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英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国家完整、经济进步、文学艺术发达等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内容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把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体现中华民族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都是优秀的文化瑰宝。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整合,对德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着多层次的指导意义。从学科角度上看,高校德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必须从“母体”中充分吸收养料才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德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边缘学科,它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科学联系,都有相关的思想和知识。可以充实、丰富高校德育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对完整人格的追求和培养,所关注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的自我完善。人文教育中的理性,本质上是道德的理性,即道德方面的判断和选择[2]。当代人文教育在继承传统人文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同样强调关心他人、社会及人类的利益和未来,尤其是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这与高校德育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对凝聚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民族文化的同根性,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最深固的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文化而独立存在,每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过程,都是一个民族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二、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不利因素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青年学生获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越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越小,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