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物质的变化》单元,该单元结构如下图:《1我们身边的物质》——总起《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和我们》——总结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有三个,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活动环环相扣,重点在于通过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不断寻找证据,判断其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培养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分析】醋是学生对较为熟悉的物质,小苏打曾在溶解单元中出现过,但对两种物质全面的细致的进行观察是以往并未进行过的,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则认识现象和本质物质的变化应用于生活改善生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述知道得更少。可以说学生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没有经验的。但这一过程反应速度很快,现象明显,对学生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至于用火检验二氧化碳的特性,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让他们认识到原有的知识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会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此外学生前三课刚学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理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对于两者的区别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为本课学习中正确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属于哪种变化的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确认小苏打和白醋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初步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完成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确认其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教学难点】能对于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想和论证。【器材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两个勺子、玻璃片教师演示材料:小苏打、白醋、玻璃片、至少10厘米长的细木条(或细竹条)、打火机、蜡烛、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沙和豆子混合、米饭和淀粉中滴碘酒实验图片:这两类混合有什么不同?预设1:学生回答一个是物理变化,一个是化学变化追问:你根据什么说这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回答出示ppt)预设2:沙和豆子混合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米饭、淀粉中滴碘酒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2)归纳,出示PPT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投影出示: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种物质——小苏打(板书),请你观察桌上盒子里的小苏打,你观察到哪些特点?预设:白色固体、颗粒细小……(根据回答板书)2.现在取一勺小苏打放入水中,用筷子搅动几下,观察有什么变化?交流:你认为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出示白醋: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另外一种液体,你看是什么?(发放白醋)——板书:白醋白醋有哪些特点?预设:无色透明、酸酸的气味……(根据回答板书)4.如果将这两种物质混合会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板书:+)5.引导明确实验要求:(1)怎么混合?(2)放多少量?(给出建议:三小勺小苏打、15毫升白醋)(3)怎么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引导要留样观察,便于与原来的物质进行比较)6.出示PPT:实验提示(1)在杯中加三小勺小苏打、15毫升白醋。(2)充分调动你的感官观察,可用图绘的形式记录下你的发现。7.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8.交流:(简单板书)预设:量的变化——重了、多了、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