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象用这个实验如何探究:1、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快慢,即频率有关?2、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1、保证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改变尺子振动的幅度,感知尺子振动时声音的大小2、保证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感知尺子振动的声音的高低70dB90dB保证休息50dB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人能听到回声,必须是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1振动液体2振动3振动音色45C67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⑤用于无线电通讯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②③传播过程声源8击碎结石洗碗、洗眼镜等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振动空气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l)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桌子一个同学在桌子的一端敲桌子,另一个同学在另一端听,然后将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再听,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是否相同两次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说明桌子也能传播声音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08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6、08河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7、、0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8、、08)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振幅振幅距离越大音调响度音色琴弦音调音调响度音色C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10、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AA1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13、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BB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新课标·新课标考点1声现象的实验探究1.探究一:声音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