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导入新课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长勺之战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长勺之战——《左传》听读课文《曹刿论战》朗读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加也小惠未徧小信未孚战于长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望其旗靡彼竭我盈读准字音(guì)(jiàn)(fú)(bǐ)(biàn)(fú)(sháo)(zhé)(mǐ)(yíng)(jié)(shì)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指鲁国参与目光短浅即“以何”,凭什么养指猪、牛、羊等祭品虚夸,即以少报多为人所信服辨析词义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再而衰彼竭我盈望其旗靡动词,赐福,保佑案件即使动词,击鼓驱车追赶第二次充满,指士气旺盛倒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竭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凭借既克公问其故已经这样,如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可以凭借。表示可能,许可参与。隔开,不连接。案件,官司监牢。(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今义:(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望其旗靡,故逐之既克,公问其故(所以)(缘故,原因)(听从)(跟随)(这样,如此)(他们的,指齐军的)(他的,指曹刿的)故从其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其乡人曰民弗从也战则请从何以战必以情必以分人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凭借按照把之以肉食者谋之忠之属也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课堂讨论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战前准备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进攻时机:追击时机: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2)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战前准备请见原因齐师伐我政治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争经过战后总结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战场指挥(把握战机)战术思想(后发制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文章结构曹刿论战(1)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望之——遂逐(3)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课堂讨论曹刿形象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军事上: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远谋3.怎样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文章详略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