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学生社团管理一名登山队员膝盖受伤肿胀,其他两名队员紧急清空登山包、制作临时担架……这一幕发生在4月4日北京大学户外社团技能大赛现场。最终两名社团成员成功地将模拟受伤的同伴转移到安全地点。可就在同一天,北京某大学户外社团成员却经历了真实惊险的一幕。因为体力差异和山区积雪路滑等原因,39名社团成员凌晨被困房山猫耳山区。北京警方调集消防、巡特警等多警种近300人,连夜展开搜山营救。次日早上更是出动警用直升机,才将最后两名被困山中一夜的学生救下。这并非个案,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对学生社团管理不力的情况,有的甚至发展成户外社团人身伤亡、大额社团经费去向不明等恶性事件。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社团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校对学生社团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如何合理组建学生社团,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来保障学生社团良性发展,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挑战性极强的难题。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社团管理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李安英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而学校对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都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其行为,保证社团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首先,要逐步完善社团管理规章。社团的设立、活动要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下进行。学校可根据现在社团活动的特点,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的成立审批、年度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的审批程序以及社团的活动经费等管理制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社团内,也要建立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其次,要理顺和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把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生工作的正式管理轨道。由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责,把学生社团直接纳入为校团委的活动单位,列入团委的活动方案。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团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激励”有利于奖优罚劣,树立典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很多高校如北大、北师大、复旦、交大等开展的一年一度的“十佳社团”“特色社团”“精品社团”的评选,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学生社团评优制度一方面是对社团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激励和鞭策大学生的社团工作热情。学生社团指导思想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活动单一和质量不高等问题,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关教师的指导。学生社团干部受到理论水平、经历、对校内外形势的把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在工作中出现某些偏差,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这一点可参考北京大学推行的“四个一”建设模式,即要求每一个学生社团要有一个校内的、相关的单位或机构作为挂靠单位,有一位本校教师作指导老师,有一个资助。这一模式的推行在北大学生社团建设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正确处理学生社团管理中的三类关系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年级主任樊敏正确处理社团中三类关系。社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利益群体并使得利益划分不均衡,因而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团平稳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处理好三类关系:1.社团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应该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2.社团发展与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把高校社团作为重点对象,在社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保证成员自身的发展。3.社团集体利益和社团成员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社团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尽可能注重学生个人利益。而在两者利益出现矛盾时,个人利益需服从社团利益。给予社团足够的帮助支持。当前,很多高校的内部环境都出现了很大的调整,这使得社团在演变发展中呈现出了各种时代特征。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分析各类社团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优化调整社团的类型结构,促进社团的科学发展。各类社团在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高校则必须要给社团正确的引导,支持社团发展,关注学校在促进社团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尤其是要在经济、政策等方面采取支持策略,防止社团出现“用时重要,平时忽视”的问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