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价值【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生活教育理论则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德育价值,有利于促进德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拓宽了德育的领域,增强德育的开放性;推动德育由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的转变。【关键词】生活社会教、学、做合一德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20)19-0037-02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充分借鉴与吸收了我国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理论。其中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我国德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一促进德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陶先生从生活的矛盾斗争中看到了生活的教育作用,认为“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陶行知先生始终阐释生活的教育意义,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而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为大众服务。而这同样适用于德育过程中。当前的德育工作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所运用的德育内容很多是脱离生活的,尤其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德育工作中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但却忽视了道德规范的生活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道德教育要为生活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务。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之服务,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学校德育在内容上要积极反映现实生活,使德育真正为生活服务。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道德生活,获得宝贵的生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与道德准则,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①自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德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道德生活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为学生参与道德生活创造条件。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会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德育的内容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道德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不断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二拓宽了德育的领域,增强德育的开放性陶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思想,主张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教育的场所,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社会即学校”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始终从整个社会着眼来考虑教育问题,强调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树立开放的意识。陶行知先生曾把传统的学校比作鸟笼,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中。而“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把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到社会中去。“‘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德育过程只有与现实、真实的环境相互碰撞、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地树立开放意识,摒弃过去封闭式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观念多元化中寻找到主旋律。“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有利于拓宽现代德育的领域,社区教育就是其中一个突出形式。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区域性的教育,其基本任务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使“教育社会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