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二、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毫米和分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学会估测,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三、教学过程:(一)创设矛盾情境,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你们能测量出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书、文具盒、橡皮、铅笔的长度或厚度吗?现在请你们任选一种用直尺测量一下。学生汇报:师:多一点,少一点,究竟是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二)探求新知1、认识毫米那为了量出它们的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再用手势来比划一下。(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1厘米)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通过数你发现了什么?出示:1厘米=10毫米。(4)体验毫米的作用。师:我们一般用毫米为单位测量比较长还是比较短的物体?实践操作: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厚度。师:请同学们用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师:再用直尺测量出橡皮的长。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你这种方法比较科学,数起来比较快。找一找身边比较短的东西,再用毫米为单位去量一量。师:想想生活里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2、认识分米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别用毫米、厘米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麻烦?请同学们取出课前准备的10厘米长的线来,说明10厘米这么长就是1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齐读:10厘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师:请你们到尺上找出1分米有多长。师:请同学们用食指和拇指表示出1分米有多长(先放在尺上,再从尺上移下来)。让学生用1分米的手势来度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师:请同学们用直尺在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师:你能分米为单位度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吗?学生活动。汇报:师: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师:这些长度单位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那样更为简洁明了。你们想知道吗?师: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师:我们知道1米有100厘米,那么1米又有多少分米呢?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1、选择题。(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①1根火柴②1枝粉笔③1枝毛笔(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①一本《新华字典》②一本语文书③一张IC电话卡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棵大树高5()一根筷子长20()课桌宽3()小蚂蚁身长5()3、估测:教师拿出软盘、童话书、橡皮、铅笔……让同学估测出大约的长度或厚度。(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