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实践研究摘要:赣南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当前条件下,充分利用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打造全国、赣南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担负着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重要职责。大学生不仅是最有梦想的青年群体,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为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充分利用赣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以德育、红色文化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立赣南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不仅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对当下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赣南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红色“故都”,赣南17个县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创造和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的丰富经验,创造和培育了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标志的一整套密切联系群众、创造“第一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前仆后继、浴血拼搏、勇于奉献、坚定信念[1]为核心的苏区精神,留下了许多反映和承载苏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精神的载体。如“一苏大会”会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及云石山等革命旧址群。当今时代更赋予了红色文化资源更深层次的涵义。红色文化资源及精神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并多次受到毛泽东、xxx、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和弘扬。胡锦涛同志在参观沙洲坝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时强调:“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及精神渗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们。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再加上国际纷争日趋白热化,大学生面临中西方文化思潮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给某些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某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爱国主义惫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旷课、不能正常毕业、早恋结婚、休学退学生孩子的现象日益增多,这既违背了当初国家办学的初衷,又无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的形成。简而言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过多地强调高等学校之间的共同性,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教育目标、内容高度统一,方式、方法欠缺,且比较单一。其次,在德育内容上,过多地依赖国家统一规定的教材和课程,没有创新性、说服力。没有有效利用德育教育方面鲜活的教材,使各高校区域红色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再次,在德育内涵上,没有注意把本校的校训等相关精神与中央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