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科探究——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一、习作五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八次习作训练,依次是:写信→看图作文(或写童年趣事)→写发言稿→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缩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自由习作。从以上习作训练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本册习作训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习作体裁多样。有记实作文,如“写童年趣事”、“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有应用文,如“写信”、“写发言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2.关注学生生活。本册习作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如在写信中说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关注社会生活,如写研究报告等。3.重视素养形成。其一,重视基本技能培养。如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书写信封。其二,重视整册教材资源的利用。如要求学生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人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其三,重视习作交流。提示中多次出现“写好后,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等要求。其四,重视习作修改。习作提示反复强调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要认真改一改。二、阅读1.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提出了一个语文学习的要求:“把握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较薄弱的一个方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一个训练点应该贯穿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即使单元导语中没有提出这一训练要求,在教学中也需要加以重视。把握文章中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其他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文章自然段里的中心句、阅读文章时提出问题等。本单元主要从阅读的角度提出训练的重点: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句子表达上的作用。导语中提出的“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这一单元的课后思考题中体现得很充分,在备课的时候,要重视利用课后的思考题来设计、组织教学。由于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交流对西部了解和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草原》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白杨》中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引导学生加以掌握。“习作”信封的写法十分重要。2.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本单元从写的角度安排了一个训练点:表达真情实感。教材在“交流平台”中作了提示。4篇课文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围绕一个主线:学习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的。1《祖父的园子》选自作家萧《呼兰河传》,是成年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单独解读这篇课文,可以看出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还有浓浓的亲情。但从小说《呼兰河传》来看,萧红作品中的这段文字,在回忆童年生活时,是带着点淡淡的忧伤的。能否先引导学生读读《呼兰河传》,再学习课文。3.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高年级专题组织的多元化。从体裁/语文学习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有相声、剧本,故事,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训练的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说话、写作用语都要得体,做到得体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的朗读指导十分重要。至于在理解方面,大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即可。学生要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对文中蕴涵道理的讨论适可而止。4.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课文新意都不够,但革命传统题材类的课文还得要编排。单元的训练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一是阅读方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写作方面,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学生得到了什么。不要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哪些,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何落实。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困难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