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更为多元,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为便捷,然而在“内容自生——弱把关”维度下,如何提高文化传播效果,建立健全的新媒体工作机制,营造良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宣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是新媒体给学校宣传工作人员的新一轮考题,它就像柄双刃剑,一面机遇,一面挑战。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挑战一、新媒体的特点1.打破了时间、地域、信息缔造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无时间、地域限制,消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同时新媒体也弱化了信息缔造者的地位,每一个人都可以既是信息缔造者又是信息接收者。2.信息的传播更具个性化以往的媒体信息几乎都是大众化的,但是新媒体的崛起和大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使得个性化订制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进行信息的筛选或者截取。3.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比传统媒体更为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文字、音频、图片、视频都可以用来展示信息。4.符合年轻人快节奏、信息简明的需求现在的年轻人钟爱快节奏、文字简洁、内容丰富,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轻松进行的快餐式阅读方式,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正好符合这些特质。二、为什么新媒体的发展如此迅猛根据202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90.1%,这个数据表明以手机和网络为引领的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那么新媒体的发展为何会如此迅猛呢?1.上网设备逐渐向移动终端集中,手机网民超九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报告》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逐渐向移动终端集中,目前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已超过九成。2.4G取得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爆发式增长,促进移动网络应用发展在2020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我国目前4G用户已超过5亿,4G网络的广泛使用也为进一步促进移动网络应用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视频化奠定了基础。3.无线Wi-Fi普及迅速,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别是社交类应用更为频繁随着政府和企业大力开展“智慧城市”与“无线城市”建设,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迅速普及。同时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带动家庭无线网络使用,据《报告》显示网民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目前,是否有无线网覆盖也成为时下年轻人选择休闲场所的一个重要条件。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别是社交类的应用更为频繁,在2020年10月腾讯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了8.06亿,微信公众号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说明移动社交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4.“互联网+”效应显著,新媒体加速向全行业渗透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媒体将加速向全行业渗透,商务交易、金融服务、娱乐休闲、公共服务、网络约车等诸多领域都有新媒体的技术的应用。三、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特点1.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社会先进文化的导向下,在特定的大学教育活动中,以师生为主体,以特色校园精神为底蕴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有校园人一起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2.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伴随着学校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文化形态,是富有学校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个整体。校园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及其富有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无不反映着学校的物质文化,而学校的师生状态、校风、教风、班风等学校的精神元素也是学校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存在于“文化世界”中的,社会思潮、时代背景、文化基础条件都将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内涵,不同年代同一个校园的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有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同。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