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本文关键词:疗效,中西医结合,盆腔炎,综合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抗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银蒲四逆散合四妙散合失笑散组方加减的汤药,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前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本文内容: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抗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银蒲四逆散合四妙散合失笑散组方加减的汤药,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前后(痊愈或2个疗程结束)对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分别评分,并观察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清热化瘀;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发作,实际上可能是又一次新的盆腔炎的发作,通常将慢性盆腔炎称为急性盆腔炎的并发症或后遗症[1].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累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妇女患病率为45.6%,实际患病率远高于这一数据[2-3].西医认为宫腔内手术后感染、产后感染、流产后感染、月经期卫生不良等可能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发病原因[4].其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且复发率高,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殖健康。随着目前不孕及异位妊娠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预防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及发作就成为日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2020年9月~2020年1月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且妇科住院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年龄23~53岁,病程5~33个月,病情程度积分中度21例、重度14例;对照组33例,年龄21~51岁,病程6~36个月,病情程度积分中度22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积分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病例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1.2.1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观察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及《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教材制定诊断标准[5-7].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多有急性盆腔炎发作史,伴患者主诉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可伴白带增多、月经增多不调,或有低热,疲乏,或不孕,常在性交、经期前后及劳累后发作,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触及索条样物或片状弥漫性增厚或触及包块,有压痛;B超显示子宫直肠窝积液、输卵管积水、增粗或盆腔炎性包块;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清洁度III度或IV度。至少具备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湿热瘀结型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症: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低热起伏;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燥;舌质红或暗红,瘀斑或瘀点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以上主症必备,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症状轻重分级:下腹痛明显持续6分,腰骶痛难忍6分;下腹痛明显且频繁发作4分,腰骶痛明显4分;下腹痛轻微2分,腰骶痛轻微2分。次症有1项即2分。体征轻重分级:妇科检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