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采用专业能力进阶培养和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构建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实施体系,结合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实施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最后还对组织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实施本工作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先进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关键词]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0前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020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3种。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型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应用型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以学科本位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利于学生的终生教育。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和挑战,本文提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中采用“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从学科专业、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收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应用型卓越工程師的培养,采用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为指导思想,制订先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作方案,以期为这项教改工程的推进做出一份贡献。1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实施方法与步骤一个专业综合型项目的完成是从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到实施、评估与反馈的全部过程。项目教学法按照如下表步骤开展教学。根据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总体方案,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标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以“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对应用型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全过程采用经实践已经逐渐完善的“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内容侧重点的差异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能力培养。表1项目的完成过程及时间安排2项目教学法实例——遥感技术和水质分析技术两专业综合型项目该方案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直接从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企业研发、生产部门聘请行业专家授课,并于每学期之初,与教师一起根据现阶段的研发生产情况及用人需求状况,设计项目教学实施方案。本文介绍一项专业综合型项目,该项目在大学第二学年两个专业(环境科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四个班的部分学生中实施。2.1项目任务该项目分为两模块:一个模块要求学生使用遥感技术对研究区的水质富营养化进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反演,从反演的结果判断水质营养化状况。另一模块要求学生使用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